通讯员张登华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勤春来早。日前,在陇西县双泉乡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现场,忙碌的施工身影、轰鸣的机器声,不时有从田地归来的农户驻足观看并相互议论着农业示范园建成之后给大家带来的好处。
据了解,该园区占地面积280亩,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1500万元,建设香菇出菇棚50座,恒温库4座1600吨,预计年产值可达22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吸纳当地100余名剩余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就近务工,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创收200多万元。这只是陇西县积极谋划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全面推动富民产业助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确保全县按期实现整体脱贫目标,陇西县进一步厘清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并不断积极探索“能人带动、土地入股”等适宜当地实际的扶持菌菜产业发展模式。
基地管理上,该县运用两种模式:一是“四统一”的管理运营模式。选择“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的合作社(农户),与公司签订协议后,按照“四统一”的要求管理运营,即统一建棚标准,制定食用菌生产大棚建设标准,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在保障大棚效益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棚型,由合作社牵头统一建设。统一菌棒供应,由公司负责给基地合作社(农户)提供质量合格、培养完成无污染的菌棒。菌棒采购上要给种植户和合作社给予优惠,按付六垫四的比例分付,即基地合作社(农户)与公司签订供应合同后,先支付60%,剩余部分待公司回收产品时,从货款中扣除。统一技术指导,由县农牧局负责在每个基地选派技术人员3名,对食用菌生产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统一定价收购,由公司对基地所产的食用菌进行统一收购,并保证菌棒或发酵料达到一定产量和产值,如香菇每个菌棒产量达到1公斤的,产值不低于10元。二是自主管理运营模式。企业仅提供菌棒或发酵料,合作社(农户)自主选择销售模式,要在企业保障菌棒或发酵料供应(数量、质量和产值)的基础上与企业协商签订具体合作协议,自由选择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管理运营模式。
“2016年,全县规划新建食用菌生产大棚1000座,食用菌总产值达到3亿元,直接带动3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到2020年,全县食用菌生产大棚达到5000座,产值达到15亿元,直接带动1.5万户贫困户脱贫,力争将我县打造成为全省乃至西北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在谈到该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规划时,该县农牧局有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侯卫东)3月17日至20日,全市水资源高效利用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培训班在陇西县成功举办。这是定西市扎实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助推***、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贯彻落...
陇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