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德武
通讯员任忠雄
六月的陇西大地,无论是一马平川的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区,还是四面环山的权家湾乡焦家湾村,随处可见掩映在绿色中的食用菌生产大棚在阳光下熠熠发光,采蘑菇的村姑追逐嬉戏,充满丰收喜悦的欢声笑语随风飘散,成为夏日里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陇西县着眼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把发展壮大中药材、草畜、马铃薯、食用菌、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导产业,集中人力、财力和精力,不断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和规模化发展速度,激发了产业富民的内生动力。特别是2015年,该县抢抓脱贫攻坚和引洮工程建成通水的有利机遇,在深入调研、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新兴产业进行重点扶持,积极引进投资3.5亿元的甘肃祥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工厂化暨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入驻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安家咀设施农业示范园,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100万元***专项贷款,率先在云田镇安家咀村和菜子镇牟河村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建成食用菌菌棚62座,带动158户贫困户发展香菇种植。同时,引进甘肃融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区通安驿菌菜示范园,充分利用县内丰富的玉米秸秆,建成了200座以上的双孢菇生产大棚基地。食用菌基地的建成投产和大型相关企业的引进,助推全县食用菌产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今年以来,该县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制定《陇西县2016年食用菌产业助推***实施方案》的同时,按照“市场主导、企业带动、部门服务、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工作要求和“兴办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建立一个基地、带动一批农户”的原则,依托甘肃祥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甘肃融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产业链,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大力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以香菇、双孢菇和平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不断提高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持续增加农户收入。该县在食用菌产业培育上,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
政府强力推动。为确保全县食用菌产业有序发展,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陇西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责任。在县农牧局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和推动工作。同时,县农牧局也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为成员的食用菌产业开发协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行政推动组、技术指导组及项目整合组等3个工作组,全面负责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组织推动和规划落实等工作。在各方面的强力推动下,先后投入扶贫资金8000多万元,在巩昌、权家湾等8个乡镇各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1处,建成香菇生产大棚450座,直接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已开工建设181座,棚体外骨架建成153座,菌架安装成功31座,装入菌棒29座,在主产区建成2000吨蔬菜气调库6座。融通公司厂房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10月份可投入运营。(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石建强)在党的生日即将来临之际,6月27日,市委副书记郑红伟专程到陇西县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今年69岁的陇西县巩昌镇汪家门村村...
陇西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陇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