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红霞
扭住***抓项目聚集各方力量拓富路
定西是全国精准脱贫主战场。因此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决战贫困,2015年全市379个贫困村和19.1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31.6%下降到16.7%,脱贫人数居全省第二。
面对2016年计划脱贫15万人以上,安定、陇西、临洮实现脱贫摘帽,其余4县2017年脱贫的目标,定西市坚持各类项目向***集中整合的原则,经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多次赴国家部委和省直厅局汇报衔接,将总投资667亿元的117个重大项目纳入省上7个重大工程包,将符合国家投资导向、带动作用强的5363个项目纳入“3341”动态项目管理库;储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68个、总投资749亿元,其中已签约30个、总投资60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5亿元。
与此同时,市上集中汇聚各方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加大财政扶贫支出力度,今年计划发放32.7亿元,计划市县财政用于脱贫攻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75%以上;全年计划建成农村道路1224公里、通畅率达100%;从今年起到2017年全面解决215个贫困村22万人的饮水不稳定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对225个村进行动力电改造,实现动力电贫困自然村全覆盖;实施危旧房改造1.6万户(贫困户1.3万户),到2017年全面完成剩余1万户改造任务;新建幼儿园271个(贫困村162个),实现15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实施“改薄”项目563个,争取到2018年全面完成“改薄”任务;建成卫生室61个,实现贫困村卫生室全覆盖;建成综合文化中心303个。大力实施光伏扶贫项目,今年计划在安定、通渭、渭源3县区实施总装机容量100兆瓦、带动发展6940户贫困户,目前正与省发改委积极衔接争取,待国家能源局批复后实施。加快易地扶贫搬迁进度,已累计投资46亿元,搬迁群众4万户20万人。加强社会帮扶,形成脱贫攻坚合力,目前共有1450个各级帮扶单位的4.2万名干部结对帮扶15万户63万贫困群众,投入帮扶资金9.5亿元;437户企业与406个贫困村结对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
围绕产业转型抓项目,立足创新驱动谋发展
时下,陇西县首阳中药材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首阳镇人大主席姚小刚介绍,“以前首阳在中药材发展中主要以种植为主,初加个体户虽然达3000余户,但规模都很小,档次低,形不成品牌,竞争力差。这些项目建成后,首阳镇中药材将变‘切片\’为‘药片\’,真正实现中药材的深加工、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检验检测、市场交易、电商平台建设等全产业链发展,实现首阳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这是定西市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抓项目的生动写照。
今年市上制定了中医药、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和草牧业、蔬菜产业发展壮大4个《意见》,紧紧围绕产业抓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中医药、马铃薯、草牧和果蔬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尽快转型升级、蓬勃发展。
中医药产业紧紧抓住全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市先行先试机遇,注重新药创制和中药食品、养生保健品及大健康产品开发,实施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12万亩,谋划实施总投资326亿元的中医药精深加工项目291个,先后引进天士力、奇正、九州通等一大批精深加工企业,全市现有加工企业196户,其中通过药品GMP认证生产企业59户,年加工中药材25万吨。尤其是陇西一方、中天药业等10家企业已具备配方颗粒生产能力。挂牌成立了省级中药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和定西现代中医药发展研究院,建成省、市级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其中省级3家,申请受理中医药方面专利79件、授权专利品种13个,实施合作项目80余项,有30多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并实现产业化。建成陇西县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等5个专业交易市场和15个农贸市场,去年交易中药材55万吨,交易额109亿元。
马铃薯产业以主食化为方向,制定了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先行试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2016-2018年定西市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实施方案》,借助去年9月举行全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成立大会的机遇,清吉公司等4家马铃薯加工企业被确定为全国主食化试点企业。建立主食开发标准化基地120万亩,发展马铃薯主食化加工企业10家、主食产品加工能力达10万吨,首个国家级马铃薯批发市场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通讯员张登华夏日里,走在陇西县文峰镇纵横交错的村道上,只见以前的阡陌小道已经被脚下笔直宽畅的水泥硬化路所取代,农户家家有果园、户户有庭院,堂前屋后的梨树桃树长势旺盛,...
陇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