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陇西县文峰镇乔门村,满眼都是绿色一片:山上,一株株核桃苗沐浴着温暖,迎着微风轻轻舒展着枝叶;山下,新植的玉兰、法桐等景观树苗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地里,新长出地面的软儿梨等林果幼苗一眼望不到边……
制造这一片绿色的,是该村38岁的农民王立娃。
高中毕业后,王立娃先后去新疆、浙江等地打工。在外地,由于他吃苦耐劳,头脑灵活,逐渐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一个承包人,多年下来,渐渐有了一定的积蓄。
乔门村地处渭河河畔,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灌溉方便,是发展苗木产业的理想区域。当地群众历来喜爱林果,广植桃树,每到三月,桃花烂漫,春意盎然,素有陇西八景之一“桃花晚照”之美誉。
2010年,王立娃家种植了5亩软儿梨苗,3年后,这些树苗给他家带来了35万元的收入。黄土地也能种出“摇钱树”,这让王立娃看到了新的希望,他决定留在家乡发展。2012年,他在乔门川区建成了一个占地200亩的各类经济林苗木培育基地,培育成品苗木80万株。
“带着大家一起干吧!”王立娃苗木产业的蒸蒸日上,让村民们也热了心。
致富不忘众乡亲。看着周围群众期望的目光,王立娃决心带领大家一同发展。2013年6月,王立娃联合村民在陇西县工商局注册成立了陇西县顺兴树苗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吸收了130户村民,积极为大家提供树苗、技术、培训、回收、销售等服务。2014年初,合作社出售成品苗木80万株,其中软儿梨40万株、苹果20万株、桃20万株,苗木销售额达到200万元。
近年来,由于村里大量的青壮年外地务工,乔门村的山上许多土地撂荒,这让王立娃感到很是可惜。2014年他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决定流转荒山荒地及弃耕土地800亩栽植核桃。当地,合作社投资180万元,引进辽核、西扶、清香等优质早实核桃苗木2万余株,建成了一个800亩的优质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主栽品种为辽核4号,该品种抗旱、耐寒、抗病力强,优质丰产,经济潜力巨大。现在,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周围80户农户积极种植核桃,实现了“家家种核桃,户户收入好”的种植目标。
发展永无止境。2015年,陇西县顺兴树苗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盛博园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定西市渭河源金泰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在乔门村流转土地800亩,全力打造一个集苗木花卉繁育、鲜果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基地。目前,该公司多方筹措资金1200万元,引进海棠、玉兰、丁香、红叶李、银杏、红枫、法桐、合欢、松柏等各类优质苗木品种168个、100多万株,示范种植300亩,培育核桃、软儿梨、樱桃、包胡杏、花椒、葡萄、苹果等地方优质果树苗木300亩,建成了高标准化林木种苗繁育基地。同时,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产、学、研合作,并与国内知名种苗公司建设技术贸易关系,从而保障了基地建设的科技支撑和苗木产品供销链条。
“现在每天的工作任务主要是锄草,八小时,60元,挺好的!”44岁的村民王君明将家里的十多亩土地流转给了公司,空闲时,她到公司上班挣钱,打工挣钱与照顾家人两不误。
公司成立以来,王立娃时刻不忘贫困群众,先后带动贫困户栽植核桃、软儿梨等果树,吸收贫困户在基地内务工,从产业上为贫困群众谋发展。现在,在基地的带动下,周边的100多户农户发展林木种苗培育110多亩,户均达到1亩以上,建立了产业增收的长效机制。
“桃花晚照春常在,青山绿水梦起时”,通过王立娃几年的努力,目前,乔门村经济苗木栽植面积已经达到3000亩。这些“摇钱树”不仅为群众带来了青山绿水,更开拓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陇西讯(通讯员贾栋李想全张花丽)近年来,陇西县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新型经营...
陇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陇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