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陇西新闻 > 正文

治木人生(五)

来源:定西日报 2016-08-14 07:16   https://www.yybnet.net/

陇西莫氏木匠世家

其实,自从这次对陇西木匠的采访开始,第一位被拜访的老木匠三张师就告诉我们,陇西近百年来的木匠师承追溯根源都出自北关莫氏。

后来,我们采访苟家门老苟师傅、柴家门吴师傅、湾儿坪杨师傅及一些相对年轻的木匠,问其师承归根结底都指向北关莫氏。即使是马幸福师傅这一门木匠技艺,也是因为祖上和莫家有姻亲关系,而得其艺。

之所以有意把对北关莫氏木匠的采访安排到最后,也是与这采访过程中产生的类似“万流归宗”的感觉有关。

之前采访的老木匠中,柴家门吴师傅是与莫氏木匠世家有直接关系的,因此他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准确的信息。

在对吴师傅的采访中,他告诉我们,原来陇西城的“鲁班庙”(俗称“莫家楼儿”)就在他师傅家,而且有块庙上曾经悬挂过的匾额,至今还在他师兄家里保存着,他曾见过几次。

根据这些讲述,我们先来到吴师傅的师哥莫廷扬家已经传承了三四代的棺木铺里。

当时莫老师傅不在,我们只好跟他的三儿子莫志祥约好时间,准备再来拜访。

第二次我们如约前去,莫老师傅果然等在那里,寒暄之后,他和儿子热情地带我们来到位于三元街的他家中。在他家门口,他指给我们看“莫家楼”曾经修建的地方。他告诉我们,莫家楼原来叫做“三圣阁”是一座二层的过街木楼,始建年代不详,他见到的是同治年间复建的,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拆除。

莫廷扬说,他记得当时三圣阁里供奉着鲁班、财神和送子娘娘,其中在供奉鲁班的神堂内中间塑着鲁班的坐像,两边分别还塑有两个童子,一个手中拿着墨斗,另一个手里拿着尺子。他说,在解放初期,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这里还曾办过祭拜木匠祖师爷鲁班的庙会,当时全陇西的木匠基本都会参加,莫氏家族相当于庙会的总承办者,会提前做好庙会的筹备工作,庙会那天要准备几十桌饭菜供参会者食用,庙会的费用由每位参加者分担。

在莫廷扬家中我们果然见到了吴师傅所说的那块匾额,同时还见到当年庙上曾用过的光绪庚子年铸铁磬。这块透花木雕匾额据莫老师傅讲,四周围的木刻装饰能够拆卸开来,原先是由陇西四乡的木匠各显其能,每人雕刻一小块,最后拼装而成的。

文化大革命时,匾额又被拆开,分几部分藏在各处,才使得它得以保存。现在我们见到的匾额又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只是匾额的正中雕有“笔传孔义”四个大字,不论我们怎么联想也想不出其与鲁班有何联系。

莫廷扬老师傅也说不出其中的含义,他对莫氏木匠的历史也不是很清楚。他只知道他的父亲和爷爷曾经参与过天爷庙、普陀寺和米经寺的修建。再早些的事情,他也记不得了。

不过他提起当年编写县志时,已经去世的王利仁老先生也曾经到他家采访过,当时王老先生曾提出要看他家保存的匾额,但是没有见到。

我们查阅县志,发现了以下几段关于莫氏木匠的零散记载。

在县志人物篇里,记载了一位清末莫氏最著名的木匠莫如珍。

莫如珍,陇西北关人。木工巧匠。生于清咸丰年间,光绪初年,学艺于南安乡东区王家坪王祥师。排行老二,人称为莫二师。三弟莫如和、五弟莫如杰,人称为莫三师、莫五师。如珍心机灵巧,当时陇西各庙宇兴建的戏台,多出于他手。建筑戏台依地形地势设计,或高(东岳庙戏台)或低(北关祖师庙戏台)、或宽(北坛戏台)或窄(北关会馆戏台),与建筑总体配置协调,十分相称,各异其趣,博得地方人的赞赏。他与三弟给文庙雕刻了两条龙,他的一条较为精巧,观玩者啧啧称赞,另有李铜匠配了个铜球,成为“二龙戏珠”,是他手工中最精工的。“夕牛望月”木雕亦系珍品(现尚存)。还有一段“换柱”的故事,据传西堡药王庙建成后,有一根中柱木质不佳,主管人意欲抽换,请教于他,问能换否?他详细观察后作了肯定可换的答复。又问需若干人?他说:“总得60人。”准备第二天集合众人来动工,但他于当晚召来他家兄弟侄男等八九人着手动工,到天明时已将柱子换妥切了。于是轰动一时,名噪城内,传为佳话。他家门前原有一座跨街楼,名“莫家楼”,据传原名“鲁班楼”(早被拆除),上悬“笔传巩艺”的透花金字匾额一面。他家能工巧匠,世代相传。

在《渭源县志》中也有一些关于他重修灞陵桥的记载。

民国八年(1919年)由县长黎之彦、马象乾倡建主持,乡绅白玉端、徐立朝督工,陇西著名木工莫如珍掌尺,仿兰州雷坛河卧桥修建木质握式桥,在县城南门口新址修建,建成纯木悬臂拱桥。

粗略一算,当时莫如珍修该桥时最小都差不多六十多岁了。

在《陇西县志》(1990年版)上还有一段关于另一位莫氏家族巧匠的记载。

保昌楼位于陇西县渭河北岸河浦山岘口。该楼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8月18日,由巩昌知府颜士璋筹划,本地木匠莫长泰、瓦工蔡全福、画工李元等修建,为三层木楼,长宽各10米,高14米,一、二楼楼檐为四角形,三楼为八角攒顶式屋顶,共有廊柱32根,斗拱52朵,棂栏巧秀,飞檐翼然。为陇西北川游人入城的第一景观。该楼取名为保一方繁荣昌盛之意。保昌楼为省级保护文物。

另外,在《陇西县志》(1990年版)中,关于陇西民间“行业祭祀”其中“木工业祭祀”的记载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王家坪有鲁班庙,每年农历4月8日木匠联合或分别祭祀”。

以上是一些我们能找到的本地文献上关于再早以前陇西木匠的一些记载。

“王家坪”三个字两次赫然出现在这些记载中,但是当我们在周围的木匠中打听,大家都说不上王家坪与陇西木匠有何渊源。

而先前杨映江师傅的讲述,让我们更加坚信王家坪一定有一些故事隐藏在岁月的尘烟中。

□本报记者许云鹏

新闻推荐

一心做好科普工作只为守护百姓健康——记陇西县第二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常学荣本报记者程鹏

在常学荣获得的众多荣誉称号中,“全省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医疗救援先进个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最为耀眼,他还因积极从事志愿服务,入围国家九部委志愿服务活动“四个100”“全国百名最...

陇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治木人生(五))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