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在晾晒当归切片资料图片
早在1700多年前,甘肃省岷县生产的当归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岷归因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最佳、产量第一而闻名于世。今天,当归已经是岷县的支柱产业。然而,近日记者在岷县采访时了解到,闻名中外的岷归,身价从最高的每公斤120元一路跌至1元多钱,成为十年来的最低点,甚至比不过土豆的价格。一向平稳的当归价格在岷县当地为何会突然暴跌至此呢?
岷归曾有“黄金时代”
据统计,岷县当归的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五万亩增长到了2008年的10多万亩,总产量从0.5万吨提高到目前的5.2万吨。而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2006年2007年之间,全国当归需求量约5万吨,国内主要药材市场的当归销售量都在5000吨以上。
2006年初,岷县等周围县市当归库存量仅有3000吨,需求量大库存量小导致价格一路攀升。岷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当归种植面积萎缩和产量下降的情况下,再加上库存量不足,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物以稀为贵的局面,导致当归价格开始上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排除商家炒作的因素。药材在出现高价位运行之后,势必会出现低价位运行,而在2006年每公斤当归曾价超百元。
如今,令药农与客商最接受不了的是今年的价格与往年价格的差别太大。2007年10月份,岷县鲜当归由每公斤10块多钱一下上涨到每公斤18块钱左右。市场上加工好的一级当归每公斤达到了75元左右。2008年元月份成为岷县当归的“天价”月份,平均每公斤价格达65元至80元,一等当归干货每公斤高达120元,岷县当归创下了历史上价格最高的纪录。
岷归价格“全线跳水”
12月5日凌晨五点,天还没有亮,位于定西市岷县县城东侧的中国当归城已经热闹起来。由于天还没有亮,当归城内的交易市场一片漆黑,这些急于出售当归的药农和药材经营户们,打着手电筒就谈起了当归的买卖价格,药农们似乎急于将这些当归脱手。
七八位药农告诉记者,今年鲜当归便宜得很,现在一斤才六七毛钱,在今年11月初的时候,一块钱能买到三斤鲜当归,几位农民苦笑着说,现在一斤土豆的价格也在一块钱左右,当归的价格还不如土豆。在岷县当归城内,不仅鲜当归的价格低廉,就连加工好的成品当归价格也是大不如往年。
岷县寺沟乡的一位药农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共种了五亩地的当归,收入七千多元,而今年种植当归的亩数没有变,收入却少了百分之八十。辛苦了一年的药农们,本指望到了冬天当归丰收的季节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而如今却是“当归贱如土豆”。
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怎样才能尽快减少药农的损失,其实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想办法。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黎志强介绍说,“对于当前当归的价格问题,县委、县政府积极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通过县内企业有效地组织收购以外,还和国内东南沿海一些中药材大型批发经营户们联络购销,有效地解决当归的销售问题,尽量保护药农的种植利益。”
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办法也只能救一救急,希望能够在这次当归市场的价格洗礼中学到一些东西。首先,无论是政府的引导还是农民的自发种植,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其次产业的打造离不开项目支持和宏观规划。
“以销定产”进入良性循环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把甘肃省建设成为生物制药和中药材现代化加工基地”的战略目标。经过不懈的努力,到2008年底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万亩,出口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三,产值超过26亿元,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定西市已成为西北最大、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基地,种植面积达110多万亩,岷县、渭源、陇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以“千年药乡”驰名中外的岷县,年种植中药材面积25万亩,其中“岷归”种植10万亩,中药材年纯收入达到5亿多元,已成为壮大地方特色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
据了解,今年省上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办法,决定每年投入5000万元发展中药材产业,力争使中药材产值提高50%,带动主产区农民收入增加30%,使甘肃跻身全国一流的药材生产基地和加工、物流中心行列。为了保证今后岷县中药材平稳健康的发展,岷县政府决定:将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中介牵头、农户参与积极构建“企业+协会+农户”的形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订单农业种植系统,通过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促使中药材产业逐步走上“以销定产”的路子,降低农民的种植风险,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新闻推荐
面对不断、持续、过快上涨的房价,作为那些刚走出校门、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刚性住房需求者,他们究竟采取什么办法来达到买房的愿望?带着相关疑问记者展开了走访。 ...
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