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现场。本报通讯员 白文科 摄
“纳纳河流域突发特大山洪,几百人需要转移,情况危急,请求支援。”6月21日下午3时,岷县茶埠、禾驮两个乡镇区域内11个行政村举行“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后的首次山洪预警和紧急避险救灾演练。40分钟内,全县10余个部门联合作战,安全转移危险区群众4000多人。
“暴雨袭来”紧急转移“受困”群众
“我县未来6小时将有强降雨,局部地方有暴雨,局部地方暴雨量将超过50毫米,并伴有雷电和短时大风,请注意防范。”6月21日下午3时10分,在相继接到县气象局的暴雨橙色预警短信和乡政府防汛值班室电话通知后, 驻村干部立即赶往河边查看,发现水深已超过1米。下午3时30分,驻村干部接到乡级指挥长、禾驮乡乡长徐丽霞发出“立即转移撤离”的预警指令。纳纳河沿线各村庄大喇叭发出了紧急避险令,尖锐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高音喇叭、铜锣响彻山谷,立体警报系统发挥了全覆盖作用。
下午3时38分,石家台村雨量已达到46毫米,水位突破1.5米,特大山洪正在步步逼近。接到撤离信号,村委会和驻村干部立即按照转移路线紧急组织危险区群众向安置地点转移。与此同时,早已集结待命的民兵预备役分队,立即奔赴纳纳河禾驮村段对50米决口通过铅丝笼编制装填、编织袋装填、沙堤堆砌等措施展开封堵。
县气象局监测车紧随其后,水利局专家一面赶路,一面研究山洪应对策略。县交警队民警兵分两路,一路为区防指及各救援单位车队开路,尽快抵达目的地;另一路直接开赴目的地,并在纳纳河上下游执行交通管制。禾驮乡民政站、派出所、卫生院分别负责转移人员安置、现场秩序、医疗保障、地质灾害监测、路障清除、雨水情监测和救援后勤。
同处纳纳河下游的茶埠镇大竜村迎来了山洪泥石流的浪头,纳纳河流域雨量突破100毫米,河水迅速上涨。大竜村党支部书记邱福忠带领171名危险区群众和65名小学生按照预案转移线路迅速向高处转移,其间一名群众“突发疾病”,群众展开帮扶自救,乡镇卫生院出动1辆救护车,调配2名医生、1名护士立即赶往大竜村救助伤病者,转移到镇卫生院治疗。
演习结束 4000多人安全转移
下午4时25分,下牢溪降雨开始减弱,水位逐步下降,国土监测未发现地质灾害和蹦山滑坡险情。至此,岷县灾区山洪预警和灾后群众转移演习成功结束。
记者在演练现场发现,从山洪预警信号发出后的半小时内,纳纳河上游禾驮乡石家台村、禾驮村、立哈村、哈地哈村,下游茶埠镇大竜村、沟门村范围内警报器、高音喇叭、铜锣齐响,全县10余部门迅速联动,3200多人各司其职,为前方抢转群众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立体的指挥支持和保障系统,最大限度地为群众转移赢得了时间。
据了解,当日的演练覆盖了“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受灾严重的茶埠、禾驮2个乡镇11个山洪易发频发行政村,在组织观看声像资料、培训防御山洪灾害避险常识、熟悉应急转移路线和安置场所的基础上,按照预先制定的防洪应急预案,模拟山洪灾害突发的情况下开展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会商决策、群众转移安置、救助安置受灾群众等科目,40分钟时间内安全转移危险区群众4000多人,整个演练过程规范有序,紧凑高效、有条不紊。
本报通讯员 白文科 记者 杜斌
新闻推荐
“爱心暖包”接到手中,受助孩子们激动不已—— “这么多的新衣服,今天真高兴”
Part2 “这是我们最好的新年礼物”!本报记者 党运 摄 “这么多的新衣服,今天真高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12月30日,当收到承载着众多好心人心意的“爱心暖包...
岷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