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宜秀萍
“孙大夫一切为患者考虑,不开费用高的‘大方\’,待病人如亲人,还为我录制音乐,我们热爱这样的好医生。”这是一位患者在“好医生网站”上的留言。
留言中提到的孙大夫是定西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孙萍,第八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她的头上还有诸多桂冠:“甘肃省五一巾帼模范”“全省医德医风先进标兵”“定西市十大女杰”……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孙萍最看重的是患者的评判。1978年,孙萍17岁时考取了兰州医学院。1983年,完成5年学业后,孙萍来到定西市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儿科临床医生。面对乡亲们期盼的目光,自幼在农村长大的孙萍暗暗立下志愿:毕生只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成为人民需要的好大夫。
打铁先要自身硬,好大夫首先得有治病救人的本事。系统的大学学习为孙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层病人多、实践机会多,为孙萍搭建了快速成长的平台。她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摸索,勇于创新,攻克了一个个临床医学难题。她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了一例曾被多家医院判定无法医治的病毒性脑炎致盲患儿,使患儿重见光明;采用中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取得很好的疗效;应用阿米迪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等。在临床工作之余,孙萍从来没有间断过学习,她紧跟国内外儿科医学发展步伐,不断更新知识,收集相关资料。遇到疑难病例,只要有条件治疗,孙萍从不推诿,宁肯个人担风险,也不放弃一分治疗机会。她率先在医院应用高压氧治疗脑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灭鼠药中毒、病毒性脑炎等危急症病例,都取得了疗效。
儿科很多疾病发病急、病情复杂,加之儿童身体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弱,治疗上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而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有个头疼脑热,家人都紧张不安,遇上疑难杂症,就如天塌了,恨不能把医生当“救世主”。
“孙大夫不仅是个好大夫,还是个大好人!”岷县清水乡村民王忠民至今还念叨孙萍的好处。两年前,他6岁的孙儿得了急性脑炎,高烧不退,陷入昏迷。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眼看孙儿神志不清、呼吸急促,70岁高龄的王忠民吓得腿都软了,在邻居的帮助下,赶忙把孩子送到定西市人民医院。当时,正赶上孙萍值班。经过两天两夜抢救,孩子转危为安,王忠民也缓过一口气来。
“说实话,我当时一直在想,孙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活了,没法儿给儿子、儿媳交代啊。孙大夫救活的不是一个人,是我们全家人。”王忠民回忆说。孙子康复出院后,王忠民专程提了一篮鸡蛋,从岷县赶到定西去谢孙萍,哪想到,孙萍不但没收鸡蛋,还请王忠民吃了一顿好饭,并为他买了回岷县的汽车票。
“要不是孙大夫硬拉住了我,当时我真想给这个好人跪下呀。”王忠民感动地说。
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孙萍眼里,这是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她常说:“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是我的工作,不能给病人附加任何条件和代价,我要让我的良心和我穿的白大褂一样,洁白无瑕。”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费,减轻病人负担,在治疗上,孙萍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能用便宜药的,就不用高价药;能做临床检查的,就不做辅助检查;能用胸片的,就不做CT。
这样的坚持换来了当地群众的认可,不少人舍近求远,专程来定西市人民医院找孙萍看病,他们说:“让孙大夫看病,我们心里踏实。”
新闻推荐
岷县十里镇:双联架起妇女致富桥本报通讯员马明义“咱们妇女就是强,撑起农村半边天,双联架起致富桥,小康路上我争先……”近日,在岷县十里镇政府门前,镇妇联工作人员生动的讲解引得不少群众驻足观看。自...
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