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 灾区群众温暖过冬
岷县 灾区群众温暖过冬
本报记者王 雨 通讯员 白文科
11月下旬,岷县地震灾区迎来2013年立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梅川镇永光村57岁的宋保住一家在地震中虽逃过一劫,但13间房子全部坍塌,家中财产几乎全部损毁。“灾后政府给我们发了棉帐篷,眼下过冬不愁了!”宋保住说。
据了解,目前岷县受灾群众大部分已通过投亲靠友、邻里相帮、自建简易房或在村址等公共设施集中安置,极少数群众被安置在保暖帐篷里,使受灾户都有住处、有火炉、有煤炭、有棉衣被、有面粉。
走进岷县申都乡申都村安置点,村民常彩娥家的帐篷里生着炉子,墙上的温度表显示室内温度为20℃。
为了使住在帐篷里的群众温暖过冬,入冬以来,申都乡的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将麦草盖到帐篷顶端抹平,然后将塑料篷布盖在麦草上面,包裹严实后用铁丝将塑料篷布与帐篷进行固定,最后在帐篷的左右夹层内填充麦草,为每顶帐篷都“穿”上了厚厚的“保暖衣”,里面的温度明显上升。
“进来坐坐,屋里暖和!” 梅川镇永光村四社村民李改花邀请记者到她的帐篷做客。“9月,干部们指导大家给帐篷采取许多保暖措施,还为我们发了棉被和电热毯。有吃有住、屋里暖和,过冬不犯愁。”李改花高兴地说。
李改花的邻居陈爱红已经建起了新房。地震时,陈爱红家受灾严重,幸运的是,一家建筑公司帮她家免费建新屋,虽然还没来得及装修,但在屋内搭上帐篷也能防风防寒。“穿的、盖的、吃的以及火炉、煤炭,政府全都给我们送来了。” 陈爱红的感激之情发自内心。
入冬以来,为解决地震灾区“三孤”“三无”人员以及房屋严重受损没有火炉群众的生活需求,岷县按照每户1套火炉补助220元的标准,为24655户群众发放火炉购置资金542.41万元,并积极引导发动受灾群众自筹资金,提前做好取暖用煤、电热毯等物资的储备工作。同时,在接收捐赠和调拨的物资中为受灾群众发放棉被、毛毯6万床、各类衣物2.8万件。近日,县上还筹集了棉被1.2万床、棉衣1.3万件,针对部分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再次开展实物救助。
“地震已经过去,生活还得继续!”梅川镇永星村村民包文忠说,今年中药材产量和价格都稳中有升,他正在加工处理新收获的当归、黄芪、党参,争取为来年重建新房多攒点钱。
新闻推荐
甘肃省地产中药材市场价格下降甘肃省地产中药材市场价格下降本报兰州讯(记者孙海峰)记者日前从省农产品营销管理办公室获悉,受中药材市场交易清淡、多数药材产量持续增加影响,自去年年底以来,甘肃省地...
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