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助残助老、助学扶贫、救灾捐款等等公益活动中,都缺不了宋振红忙碌的身影。今年50岁的她,齐刘海、小个子,说话直言快语。7年来,她坚持随手公益,走到哪里帮到哪里。从2007年起,从汶川地震到岷县救灾,从偏远山区的孩子,到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只要有困难,她和她的团队就愿意搭把手,截至目前,帮助过的人数无法统计。宋振红和她的团队,并非专业服务团队,他们没有专业的社工队伍,人人都是志愿者,2015年,宋振红成为唯一的专职人员,只是不带薪酬。
单亲妈妈的坚持
我们从这些年所做的点点滴滴聊起,在吴大哥家炒菜,在田奶奶家包饺子,前往普惯山关注留守儿童,再到前不久,接17岁小女孩红玉来兰州治疗……每一件事,她都是竭尽所能,可是当我们聊回过去时,才知道,她也是迈过无数坎,才坚持到今天的一位普通母亲。
21年前,家庭变故,宋振红带着儿子离开,当时的她,在兰州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瞒着父母,租住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子里,对于明天,她根本不敢想。她租房的日子长达10年,她说她们曾经在一栋楼里换过3次房。
“以前租房时,我家邻居有对老夫妻,儿子和女儿身体都有残疾,老两口日子特别难,当时,我妈常常给他们家送饭,有一碗红烧肉,我们两家都会一家一半,大家的关系很好,后来我们搬出来,但是偶尔还是要去看看老人。”
“我也困难过,而且困难期还挺长……”宋振红开玩笑说,“我现在条件好了,能帮一个是一个。”
做了20多年小生意,卖衣服,倒钢材,直到最后做物流,总算是有点积蓄,直到2004年,她和儿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日子好起来,也就是这几年,虽然谈不上富裕,但是吃喝不愁就可以。”在别人眼里,宋振红是做生意的老板,可在朋友眼里,她是做善事的“疯子”。
坚持随手公益
她住的是两室一厅,工作早在22年前就丢了,她说今年才开始领退休工资,每月1300元。去年,生意淡了,她又忙着到处跑,所以干脆转让了,现在是“公益心”的专职志愿者,宋振红眯着眼睛一笑补充说,就是没工资。
7年前,宋振红和朋友开始想做点好事,当时的她主要出钱。“第一次参加活动,就是帮助吴大哥,他有残疾,家里条件特别不好,我开始其实是‘凑热闹\’,因为我们去了费用都是AA制,也没有
负担,就是给他家里送点东西,慢慢就变成了“公益心”的志愿者。”7年后,她依然带着志愿者,去他家做饭聊天。
2011年,“公益心”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组织无人来管理,从那时起,她拉着身边的朋友建立了兰州公益心志愿者联盟,他们第一个合作就是从社区开始,与亚太社区、草场街街道建立联系,对残疾人与空巢老人提供帮扶,直到现在,他们还每年两次,带大家出去逛逛,她每周至少要去帮
扶家庭3次,现在帮助的家庭越来越多,结识的朋友也越来越多。目前,兰州公益心志愿者联盟已有志愿者800余人,他们正在一些家庭里,默默做着力所能及的善事。
7年来,她从一位志愿者,成为“公益心”的管理者,她出于本心的帮助,改变了很多个家庭的生活,她用一种近乎执着的态度,坚持随手公益,她走到哪里,帮到哪里,她用乐观的态度,鼓励着深处困境的他们,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对象。
寻找“最美甘肃人
”线索征集中
兰州晚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共同举办“点赞中国人·甘肃”大型公益活动,进入寻找“最美甘肃人”项目。通过报纸下方的二维码,利用手机扫一扫,可以直接进入报名页面,电脑用户可以直接复制http://www.wenjuan.com/s/bEbi2e/,进行报名。为了更好地甄选故事讲述者,请您认真完成人物故事简介。另外,也可以将生活中的感人故事,以文章、图片、视频或线索的形式,发送至电子邮箱814404976@qq.com。请注明姓名(本人或推荐人)、联系电话、住址以及故事简介。
本届“最美甘肃人”评选活动不设置任何门槛,更没有其他附加要求,活动推荐报名时间为期60天,截至10月4日。
如有问题,可以直接联系本报记者徐倩影15214021020。
新闻推荐
兰州晚报讯(记者牛小亚)为进一步巩固前期整治酒驾、醉驾成果,坚决打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预防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全力做好暑期交通安全工作,7月29日、31日晚,定西...
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