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 雨 通讯员陈永刚
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持续偏少,干旱持续蔓延。面对近年来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干旱灾情,定西市安定区党员干部与群众齐心协力打响了抗旱保民生的攻坚战。
自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底,安定区降雨仅34.2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44%。受干旱影响,全区有14.4万人和6万头大牲畜不同程度出现饮水困难。为抵御旱情,安定区积极组织力量为群众拉水送水,双联单位、双联干部还进村入户,帮助群众抗旱自救。
安定区八一中学校长宋广告诉记者,学校有师生472人,其中寄宿生396人,每天正常用水需要3至4吨,由于旱情持续,开学后学校吃水一度紧张。为保障师生用水,区水务、民政等部门组织抗旱服务队及驻地部队为学校送水。“现在隔几天就有车辆送水来。”宋广说。
据了解,旱情发生后,安定区先后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院、敬老院等缺水单位和群众拉水7000吨,下拨救灾面粉1309吨,完成自来水入户500多户。区双联单位为贫困户拉水320多吨,送米面油等物资460多万元。
在内官营锦花村黑膜覆盖的地里,揭开地膜一看,膜下挂着颗颗水珠,土壤湿润而温暖。“有全膜覆盖技术做保障,咱心里有底气。”村民席刚说,“今年我给十几亩地覆了膜,现在墒情还不错。”
“围绕抗旱救灾,区上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和推广科技抗旱,确保全区土地不失种、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安定区农业局副局长祁耀庭说,“全膜覆盖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保墒、集雨、抗旱。根据区农技中心4月初测定,秋覆膜地块土壤含水量在13%以上。”
安定区还积极选派近百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农民抗旱生产。全区完成以全膜覆盖为主的旱作高效农业126.6万亩,落实马铃薯种植面积10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0万亩,预计全年秋粮作物种植面积将达到146万亩以上,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0%以上。
与此同时,安定区积极拓展外出务工渠道,鼓励群众外出务工就业,以此弥补旱灾带来的经济损失,目前已输转城乡劳动力6.9万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文洁通讯员李泽阳)日前,定西市安定区2013年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之一的“平安城市”高清视频监控平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建成后,高清监控探头将全面覆盖定西老城区的所有主干街道、重点路...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