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雄志,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许雄志以新奇开张的隶书显于书坛, 以汉碑打底,复从汉代简牍中窥得隶书笔法的诀窍,以简牍作面,加之他又精于篆刻和富于古代金石资料的收藏,挥运时所取之字多用他人较少谋面的“生字”,所以,他的隶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
薛养贤,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书法系主任、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楷书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薛养贤曾多次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重大展览并多次获奖,是西北五省区唯一囊括中国书法三大赛事奖项的书法家。
陈扶军,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发展委员会主任。陈扶军自幼研习书法,其作品雄强、大气、奇崛、生动,虚幻中见真实、平淡中见苍辣、朴拙中见空灵。
□本报记者 洪文泉
4月16日,以文化产业带动“圆梦助学行动”为主旨的第二届“希望·圆梦”杯全国书画作品展在定西市评审揭晓,72幅书法作品、67幅国画作品获奖。
此次定西举办的全国性书展给予甘肃省文化发展怎样的启发?书法艺术在甘肃省的情况怎样?甘肃书法艺术在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中如何发挥作用?为此,记者采访了许雄志、薛养贤、陈扶军三位书法家。
书法艺术带给甘肃的“正能量”
许雄志多次参与全国性书法作品展,本次书展被他称为“小国展”自然有他的理由:首先,随着大展影响力增大,本次书展出现了活跃在中国书坛的高层次前沿作者,其中很多人都有在国展的获奖经历;其次,大展提倡的“无界别”参赛规则没有规定主题,有利于各流派作者自由发挥,使得本次大展囊括了所有书体、篆刻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代表了当前中国书法创作的主流;再次,书展以“希望”“圆梦”为主题的创意,很好地将文化发展和扶贫助学结合起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为贫困地区的青少年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为贫困地区探索公益文化与教育扶贫有机结合的创新之路与发展模式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新参照。
对于首次参加本次书展的薛养贤来说,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水平作品汇聚一堂已经让他喜出望外,但更让他惊喜的是相比沿海发达地区,甘肃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上并不把自己置于一隅,而是具有敢于放眼全国的眼光和胸怀。
薛养贤认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创作经过30年的复兴与发展显得空前繁荣。当前的书法创作在“展览机制”的前提下,作品无论从尺幅、纸张色彩的搭配及一件作品用多种书体的有机结合等方面,都前所未有。但“展览机制”也是把双刃剑,在这种机制下,有些作者显得过于浮躁,功利性太强,作品的表现形式流于肤浅和花哨,不能静心下来创作。他说:面对这种现实,甘肃能举办这样的书展,让人们的目光重新回归到作品本身,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这为其他地区的书展开了一个好头,也为人们领悟书法艺术传统魅力指明了方向。
甘肃向书法大省挺进
谈起甘肃书法艺术,陈扶军说,甘肃在历史上是传统文化大省。书法艺术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写意的诗性的哲学艺术。更让甘肃本土书法家引以为豪的是甘肃历史上伟大的“草圣”张芝。张芝没有任何官职却能将草书演绎到极致,以“草圣”进入正史,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在许雄志眼中,甘肃书法在全国的地位,近五年间有很大的提高。这与甘肃丰厚的艺术土壤与组织机构的努力分不开。从近五年全国各专业性的大展中可以看出,甘肃作者的投稿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入展及获奖作者年轻化和新面孔是两大特点,这些无疑是可喜的。甘肃正逐渐向书法大省挺进,全国性的比赛和展览走进甘肃,不但调动了本省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全国作者投稿。这样坚持下去,由原来的综合性大赛渐渐升华到分类性大赛,由甘肃本地文化特色命名的大赛,再举办国展,由浅入深、以点代面、持之以恒,甘肃书法艺术事业大繁荣指日可待。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中书法大有可为
许雄志说,当代中国书法艺术与时俱进、法古开新,挥洒着伟大的时代精神,展现着和谐的时代风貌。但是,与历史上晋唐两个书法的黄金时代相比,今天,我们要创造新的书法黄金时代,就要创造更加浓厚的书法艺术氛围,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书法艺术人才,拿出更好的既有深厚功底又有时代特色的书法艺术作品。甘肃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一次明智之举,也是一次历史的回归。以书法艺术作为甘肃当下的文化突破口和引擎,无疑是值得提倡的。
在陈扶军眼里,甘肃提出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一个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伟大构想,是甘肃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希望·圆梦”之举。从大地湾、卦台山,到莫高窟、玉门关,甘肃的地形、地貌就象征着甘肃是华夏文明与文化的多彩如意,甘肃书法艺术也要重振甘肃雄风,进而创造富有甘肃特色的书法艺术境界。
他说:书法艺术要发展,书法人才是关键。甘肃的书法群众基础相当好,但要形成特色、出类拔萃、持续发展,就必须把自发的书法爱好变为自觉的书法创造,这是一项重大的文化振兴工程。对于众多书法爱好者来说,重要的是要打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现代书法艺术虽然渐渐脱离了过往深厚而普遍的实用基础,却依然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壤沃土之中。所以,一定要在读好中国书、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上下足功夫。因为书法艺术绝不是横竖撇捺折的简单架构,而是中国文化人的“心画”。唐代大书法家、大书论家孙过庭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这句话从诗性与哲学上,把中国书法艺术的奥秘点破了,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后来人不断地心领神会、不断地创造神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满福经过三天激烈角逐,第十二届全运会第一个竞赛项目——竞走,今天在沈阳奥体中心场馆区鸣金收兵。全运会甘肃团竞走选手在所参加的4个项目中,均有选手进入前八名,共取得2个第4名,2个第7名...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