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难者的数字在跳跃,大片的房屋在瞬间倒塌,鲜活的生命被无情掩埋……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大家都静静地看着屏幕关注着地震灾区的情况。
从灾区传来的每一点信息:一个生命的殒灭、一条救援道路的打通、一支医疗队伍的进驻、一批救灾物资的运达、一个受伤女孩的微笑、一位遇难者的姿势,都紧紧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更多的兰州市民都希望能献上自己的力量。
越来越多的兰州市民恨不得自己就在现场,亲自辨寻来自废墟下微弱的呼声,亲自将食物和药品手提肩扛,亲自打通生命的通道,亲自挖掘救命的水源,亲自照顾每一个惊慌失措的老人,亲自在担架旁紧紧握住那些冰凉的手,在简陋的手术室内听到一个人重新恢复心跳……
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危难中的救援,需要少些锦上添花,多些雪中送炭,少些盲目的热情,多些理性的高度。
让我们这样参与救援。走向献血车,选择捐款捐物的平台,这是最日常、最“不新鲜”的援助,却是正能量最大、负影响最小的方法。请选择那些有着成熟救灾、援建、物流经验的公益平台,因为我们的选择本身也是对资源的梳理和整合。
让我们这样参与救援。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工具,传递救援信息、帮助寻找失去联系的灾区亲友。地震刚发生时,电话与短信无法即时接通,网络曾成为最有效的信息交流工具。在接下来的救援与重建中,它也将是参与度最大、覆盖面最广、最不留死角的沟通平台。
让我们这样参与救援。在最需要共赴时艰的时刻,做舆论理性的维护者。不偏听偏信,不信谣不传谣,不消费灾难、不攀比捐款,不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地指责和呵斥,也不以抽象的标准苛求现实的救援。弥合而不是扩大社会分歧,整合而不是判隔官方与民间。
让我们这样参与救援。如果说“72小时”的黄金救援更需要“急”与“快”,接下来的灾后重建则更需要韧劲与耐性。请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参与这场更漫长、更广义的“救援”,这是对死者的告慰、对生者的帮扶,也是从源头防患未然、减少未来同类灾难可能带来的损失。
让我们这样参与救援。即使不能亲自救一个人、送一箱水、重建一所民居,那么至少为了更好的交通、更好的医疗、更好的社会保障而努力。成熟的现代化建制是展开高效救援的条件,完善的社会保障则会把灾难的损失降到最小。
别觉得使不上劲,让我们这样参与救援,虽不在震中一线,但其实谁都没有离开过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的灾区。
新闻推荐
甘肃岷县漳县“7·22”地震进入第四天,灾区伤员救治和康复正有序开展。一般而言,在大震面前,黄金72小时救援期过去后,针对灾区的最大救援任务就是安置与重建。从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来看,地震的救援主要...
漳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