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瘦搭配 和谐拆迁
王庄村位于县城南大门,处在城区黄金地段,过去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加上拆迁阻力大,开发商不愿干,而完全由政府投资,财力又不足,致使改造工程连续多年因拆迁难度大而推进艰难。为此,该县调整房产开发政策,规定只要开发商愿意投资建设回迁安置房,可在黄金地段的回迁安置区捆绑建设商品房,统筹兼顾村委会、群众、开发商三方利益。这种“肥瘦搭配”,调动了开发商的积极性。
拆迁之初,从村干部到党员,从村民代表到每位村民,分层次,分类型,形成了立体式工作网络。同时,为每家每户建立档案,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和换位思考的方法,主动上门沟通或约时间面谈,听取村民意见,设身处地研究拆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目的地开展思想疏导。城区办事处副主任李刚平告诉记者:“要想拆群众的房,必须先把他们心中的那堵墙拆掉,只要百姓支持,什么事情都好办。”
丰俭由己 抓大放小
开发商愿意建,老百姓还得愿意拆。有旧地情结的拆迁户,既担心拆迁了回不来,又担心新房建好买不起。为此该县出台了历年来最优惠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采取原地安置的方式,凡愿意回来的拆迁户,平房等面积置换楼房面积,从80平方米到135平方米有4种户型可选择,真正实现“丰俭由己”。愿意住大房子和购置沿街商铺的,超出部分再给予20%的优惠。
“抓大放小”,即针对群众不同困难进行调整,争取每位群众的利益最大化。拆迁过程中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得整个拆迁过程更加公平公正,减少了群众因互相攀比产生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人性化拆迁,充分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让我拆”变成了“我要拆”。
村里有8位高龄老人,租房较为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村里主动给他们建设了临时过度房。83岁的孤寡老人王怀力感激地说:“如果没有村里帮我料理这些事情,说不定我现在就住在大街上了,感激的话不说了,就让俺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政府工作吧。”
民得实惠 党得民心
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难舍之情总是有的。“我1934年生人,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也都20多岁了。我是这里生这里长,让我离开,心里真是不舍。”王目法老人的话代表了很多村民的“宅基疙瘩”情结。“虽然舍不得,但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我盼了一辈子。”在得知旧村要拆迁后,全家上下都很高兴,很快带头签订了拆迁协议并领取了拆迁补偿款和奖金。
67岁的村民朱秀兰对记者说:“本来以为这辈子就在这生就在这埋了,这一走,心里空落落的。但是看到领导为了村民利益操心,整宿整宿不睡觉,第二天还来给我们做工作,心里更不安了。何况政府给我们安置了更好的住处,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再舍不得也不能拖后腿呀。”成武镇镇长张继光介绍说,王庄村城中村改造工程,从组织实施到顺利拆迁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主要因为顺应民意、拆迁政策合理,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拥护,明年村民就可回迁到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内。
在这样团结和谐的拆迁氛围中,城中村改造指挥部不少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这次拆迁工作会这么顺利,这给我们以后的拆迁工作闯出了一条好路子。等看到老百姓都搬进新楼,我们的心就真能放到肚子里了。”
通讯员张文峰 记者李玮李强
新闻推荐
21日,154件受到污染的快件被封存在圆通速递潍坊分公司的仓库内。记者张刚摄□本报记者张晓园11月29日,家住山东东营广饶县居民刘兴亮在收到网购的一双鞋子几小时后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因抢救...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