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立红孙孟建报道
本报广饶讯每天下午3点,在广饶街道惠泽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忙完日常诊疗工作的印翠玲,会穿上社区卫生服务入户服装,背着出诊箱准时出现在各楼宇间。她是惠泽园小区1200户人家的签约家庭医生,对那些患有高血压、II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她每季度至少一次上门诊治、探望。
目前,广饶街道已有95名这样的全科医生。他们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家庭若对签约医生不满意或不再需要,可随时解约或换人,且签约不影响居民自由就医。
根据新的医改方案,广饶县从2012年5月起大力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团队为依托,社区(村、居)为范围,主动为家庭成员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有居民、村民都与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免费服务协议,签约家庭通过一张医患联系卡,随时可以向自己的“家庭医生”咨询、求助。
截至目前,广饶街道共有7处社区卫生服务站、45个村卫生室参加,目前已有七成户籍居民开始接受家庭医生的登门服务。由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组成的签约家庭医生团队背后,是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台和协同配合的医疗网络。家庭医生与全科团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与二、三级医院和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技术服务协同,与社区各类组织协同。通过家庭医生的触角,广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顺利为居民提供5类医疗卫生服务:预约式服务、互动式服务、跟踪式服务、关怀式服务、监测式服务,在促进居民健康、医患关系和谐上已初见成效。
“您昨天说需要预约上门服务,您上午有时间吗?”6月18日,印翠玲对照着预约记录表挨个确定上门时间。上午9点钟,她来到了小区居民李大爷家中。李大爷是一位独居老人,今年63岁,患高血压已有23年,10年前查出糖尿病,常年服药。
“我们为每一位社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每一次健康检查、诊疗、输液,我们都会作详细记录。”印翠玲告诉记者,通过健康档案,他们会对所有家庭成员进行健康状况评估,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
从患者“找上门”到医生“跑上门”,家庭医生制为社区居民就医提供了便利,更有效地把患者首诊留在基层,通过病症识别对病人有针对性地转诊,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他们也同时担任着居民的“健康顾问”,通过早期干预,变治病为防病。有了固定签约的家庭医生,寻常百姓家庭就像多了一位可以随时找到的关心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的好朋友。
“和居民熟了之后,他们都把我当自家人,健康方面的问题都会来问我。当好居民的‘私人保姆\’,是我们做家庭医生的目标和追求。”印翠玲说。
新闻推荐
□记者李明通讯员钟文峰张玉霞报道本报广饶讯“实行丧事从简后,村民葬礼费用比以前减少八成多,只需花费三千元左右。”广饶县稻庄镇稻一村党支部书记孙振海说。走进稻...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