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马庆亮刘传元
7月6日早上,广饶县大王镇西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泰,吃过早饭就来到村委办公室,开始当天的值班工作。不一会儿,村民李子涵来村委会办理子女户口迁移证明。了解情况后,李永泰为其开好了迁移证明信,前后不到10分钟。
“以前,不管大事小事,到了村委会经常找不到人,找村干部办点事或盖个章要到村干部家,甚至田间地头找。现在好了,村委大院每天都有人值班,办事自然方便多了。”李子涵说。
广饶县在村级全面推行以开门办公常态化、活动场所整洁化、村级决策民主化、党员活动制度化、惠民实事具体化、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提高村级工作服务经费为主要内容的“五化两提高”,村干部干劲足了,老百姓心里也更亮堂了。
村委大院“开门办公”
据李永泰介绍,在村委值班的村干部,除了接待前来咨询和办事的群众外,对于有些需要到镇上或者县里盖章或者办理手续的村民,也由村干部跑腿帮其代办,真正让群众不出村就能办成事。
由于当前农村村干部多数未脱离生产一线,除了处理村里的大事小事,还要忙活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赶上农忙季节,村委会常常就唱起了“空城计”,村民们要办事,得满村找人。为此,广饶县紧盯农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轮流值班制度的落实,村委天天都开门、每天都有人,村民有事随时可以到村委办公室办理,实现了“开门办公常态化”。
开门办公接了地气,更聚了人气。在丁庄镇刘道村,一到晚上村委大院里就热闹起来,跳舞的,下棋的,看书的,挤满了人。“以前妇女们都在街上跳舞,不安全也不方便,现在开门办公后,晚上都来村委大院里跳,我们村干部也能多跟村民聊聊,共同商议村里今后的发展。”该村支书刘英海说。
跟刘道村一样,今年广饶县很多村级活动场所都进行了整修和规范,县镇两级共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活动场所51个、改(扩)建7个、改造提升358个。干净舒适的环境让百姓没事也都愿意往村委大院聚。
大事小情村民定
“现在,我把申请低保人员的得票情况宣读一下:闫守杰55票,张荣珍62票。”不久前,陈官镇碑寺村里的37名党员和30名群众代表一起为申请低保的村民投票,经过汇总统计,有15户22名村民享受2015年度低保,并在村内张榜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村里谁家该享受低保,都公开让老少爷们来评议。”村党支部委员牛保明介绍,不仅如此,但凡是村里的事儿,村民都要管一管。碑寺村前期引进了1个重大项目,对村级办公场所进行了改造提升,硬化道路3900米,安装路灯70盏,累计投资近500万元。在实施这一工程项目时,怎样流转土地,怎样工程招投标,先修哪一段路、怎样修,都由村民说了算。村民牛红娥对此深有体会:“村里提出合理性建议,最终还是让村民定。”
“村里的事就应该在大伙的监督下共同作出决定。”碑寺村党支部书记牛海滨说,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我们严格按照“村民议事会”程序解决,全部公开透明。
有了制度的约束,才能让干部围着群众转。广饶县狠抓“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制度落实,强化督促指导,使村级决策更加民主规范、党员管理更加严格到位。
能人村官带富百姓
走进广饶县最西部的西十里堡村,街道干净整洁,整齐划一的红墙黄瓦将彼此映衬得更加鲜亮。作为当地有名的胡萝卜种植村,这里村庄秀美,村民富裕,带来这些变化的正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士民。
2001年,张士民被选为西十里堡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民主要靠种植胡萝卜维持生计。但随着种植面积增大,出现了卖难问题,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张士民调研后认识到,要发展胡萝卜产业,保持农民稳定收入,村里就要有自己的农业龙头企业。
经过考察,2004年,张士民筹资成立了东营市丰泰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年加工1.5万吨的胡萝卜生产线。2007年,他又注册成立了丰泰胡萝卜合作社,引导农户统一种植、管理和回收,使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如今,该村胡萝卜已经出口到日本、越南、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农户人均增收3000多元。
让村民变富了,也要让村庄变美。张士民先后协调资金,对全村八条胡同和中心大街进行了硬化,对全村所有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安装了太阳能光感路灯,建设了村民健身娱乐场。
为让基层干部有干头、有盼头,增强村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今年广饶县财政新增了3000余万元的村级工作服务经费,镇街财政也专门列出预算,保证了每村的工作服务经费平均达到10万元以上,同时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工作报酬,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
新闻推荐
□石如宽报道住在新的楼房里,三座楼村民张秀香乐意用手工展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报记者戴玉亮石如宽本报通讯员王朋在广饶县做生意多年的张桂香搬回老家住了...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