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闻 垦利新闻 利津新闻 广饶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广饶新闻 > 正文

合作社快速发展须防“空壳”现象

来源:大众日报 2015-10-15 22:2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魏东李明

本报通讯员张磊武荣德

如今的东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蓬勃发展。2015年,东营坚持培育与规范并重,以提升带动能力为重点,示范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20家以上,带动80%左右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

全市重点抓了50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经营效益好的合作社,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以上,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1800家,家庭农场力争突破1000家。

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特色合作社模式也在东营涌现。

订单+托管一举多得

张立海是广饶县丁庄镇东南坡村一个地道的农民,可现如今他有了一个新的头衔——“条田长”。

在位于东南坡村东南角的2360亩大田中,张立海管理着2块条田,分别为63亩和100亩。“条田里主要种青储玉米、高粱、牧草等作物,所有种植过程均已实现了机械化。”张立海说,年景好的时候一亩地能挣300多元。

“村里以前以种植棉花为主,前几年棉花效益下降,村民都纷纷改种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东南坡村支书张元吉说,然而分散的小块种植所换来的效益也很有限,这使他开始了新的探索。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元吉与澳亚牧场负责人坐在了一起,经过一番交流,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张元吉的脑海中:澳亚牧场对优质青储牧草的需求量很大,我们何不与他们合作,搞订单种植?

于是张元吉召开村民大会征集意见,多数村民赞成这个提议,于是张元吉与澳亚牧场沟通,最终签订了订单合同。澳亚牧场提供良种和技术,待到牧草收获时再以390元/吨的价格进行回收,这样就保证了村民的收益。

为了让村民收益最大化,张元吉又成立了广饶县润丰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及周边村民将村东南角2360多亩成方连片的大田托管给合作社统一种植。

合作社将这片大田划分成了32块条田,每块条田采取自愿报名加评选的方式选出3名条田长负责种植。按照牧草正常年份收益计算,给土地所有者每亩每年750元固定收入,剩余所得归条田长。

这样一来,不仅村民的收益得到了保证,条田长干活也更有积极性,拿出条田的村民还得以解放出来外出创收,可谓一举多得。

“3个人管理100亩左右的条田其实还是挺轻松的,从翻地、播种到喷药、施肥,再到收割全程都是机械化,我们只需要掌握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即可。”张立海告诉记者。

“产权入社”催生抱团发展

北常村是传统的种植棉花的村庄,全村1600亩地,棉花种植面积占到1000亩多。棉花种植大户常咸卫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户自己种植土地,施肥、打药、浇水等管理成本都比较高,仅浇水一项一亩地就要贵出50元左右,仔细算下来,现在单家单户发展种植业的模式已经非常落后了。”

为了解决农户们分散种植的困境,该村两委成员四处学习取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决定要在村里探索实行“土地产权入社”的市场经营模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按照市场价位折资入股合作社,每年获得不低于市场土地租赁回报的分红,土地生产经营由农民合作社统一管理并承担市场风险,入股农民还可以根据自身意愿选择到合作社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这一新的经营模式既解决了合作社土地和用工问题,又让农民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渠道。

“村民把土地统一交给合作社来管理,每年我们按照合作社的收益来进行分红,比起自己管理土地来,收益翻番没问题。”广饶县丁庄镇北常村党支部书记宋培林说。年底北常村就要正式进行“产权入社”,考虑到今年棉花行情的不景气,合作社的经营目标初步锁定在种植小麦、玉米这些粮食作物。

棉花从4月底播种到十一月收获,按照亩产600斤的产量,结合今年市场行情,农户种植一亩棉花纯收入仅仅只有300元左右。而种植小麦和玉米,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每亩地收益1000多元。据宋培林介绍,北常村将有100户,400余人参与到合作社经营中来,占全村种植户的60%,涉及土地500亩左右,农户的收入将会大幅提升。

别让“空壳”合作社钻空子

随着东营市积极创新合作社经营模式,农民合作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有效地引领农民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逐步走向有组织、有规模的联合经营,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发展成效等方面创出了成功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涉及蔬菜、畜禽、渔业、林果、花卉、休闲观光旅游等多个产业。

除上述几种形式外,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不少合作社依托龙头企业,拉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如大码头镇成立了食用菌协会,发挥当地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和“企业+基地”的运作模式,做到上连企业和市场,下连基地和菇农,依靠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

虽然目前合作社发展形势喜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其中问题最突出的莫过于“空壳”现象普遍。很多村民虽然参加了村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但对其帮助并不明显。合作社内部运行缺乏监督,多流于形式,套资金、套政策成了不少合作社关心的主要问题。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政投入、税收减免、金融服务、项目承担、人才培养等方面享受一定的扶持政策,同时在用地、用电、运输等方面也有相应的优惠。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民营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热情”很高,挂上了合作社的招牌,却不提供合作服务。目前,发起成立合作社需要的门槛较低,群众办理简单手续后就能到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一些合作社在入社人员数量、出资额度等方面存在较大水分,虽然数量迅猛增加,但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合作共赢的很少,“假合作社”、“空壳合作社”泛滥。

此外,不少合作社自身规模不断膨胀,社员的规模多至数百甚至数千人。由于合作社需要为社员统一购买饲料、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所需流动资金数额巨大,但很多合作社很难从银行贷到款,资金问题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新闻推荐

环境优化带动乡村风俗转化

□李明谭芳张玉霞报道本报广饶讯保洁员、垃圾车,洁净家园美如歌;小花园、大广场,城市生活农村享;美不美、孝不孝,四德榜上见分晓……初冬时节的广饶县稻庄镇,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的气息...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合作社快速发展须防“空壳”现象)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