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村,位于广饶县东北部的丁庄镇,是当地有名的一个“富村”,这里诞生了东营市首家新型集体生态农场,如今已经搞了三年。
集体组织如何通过服务发展经济?村集体组织成员利益如何保障?能否形成长期收益机制?
带着以上问题,2月中旬,本报记者第四次到王道村蹲点调查。
□本报记者赵洪杰李明本报通讯员钟文峰
粮价低迷,村民收入何以上涨
去年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低迷,山村农场收成如何?
到村里一问,村民收入还上涨了?
这是为何?
连续几年的跟踪采访,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效永跟记者成了“老相识”,一落座他就介绍起农场的情况。
2011年,村党支部原书记王孟梅征求大伙意见后,将村里的5500亩土地流转给80个大户承包经营。每年的土地流转费加上村集体110万元的补贴,每位村民能拿到1920元。
2013年秋后,王道村在工商局注册成立了生态农场,把土地全部收回。农场雇5个大户种,每月发5000元工资,外加产量提成。村里不再补贴了,每位村民分到2500元。
去年开始,大户也不用了,村集体领办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雇用了村里18名农机能手托管全村的地,每人每年7万元-7.5万元的年薪。虽然粮价低迷,但每位王道村村民分到了2800元。
王效永说,去年平均亩产1100斤,比前年高,但价格低了不少。小麦每斤低了1毛多钱,青贮玉米由340元一吨降为290元。但由于规模种植,种子、农资等统一采购,成本低出不少,统一销售也提高了农产品的议价能力,“一高一低”,利润就高了不少。
在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村集体出资购买的40多台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烘干机、深松机等各类大型农机具,三台粮食烘干机一次可烘干小麦50吨。其中去年购置的意大利生产的马斯齐奥精密播种机惹人注目。“不管耕地是否平整,播出去的种子都是一个深度。”作为合作社负责人,村支部委员王显杰说,合作社的大标语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生产性服务业也开始从村集体中萌芽。去年12月份,合作社利用2台“雷沃1354”深松机到丁庄镇李屋社区深松棉田2500亩,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
对接二三产业延长农业链条
单一的小麦、青贮玉米轮作,市场波动大,利润空间也相对较低。如何让村里这些土地产值再高些?
王道村两委,搞起了订单农业和村企合作。
早在去年,村集体就专门派人到广饶县李鹊镇锦绣千村种植合作社取经,并通过他们牵线搭桥与法国罗盖特公司签下订单,从农场中划出1000亩土地为其种植糯玉米。
“种植顺利的话,糯玉米产量要比普通玉米每亩高出100斤,收购价也比市场价高1毛钱左右,这样算下来,每亩地多收入200多元呢。”村党支部书记王兵玉说。
然而,去年秋天糯玉米临近收获之时,一场暴风雨让试验田遭了秧,最后只能用合作社的青贮机割掉,每吨价格降了30元,和其他玉米一起卖到了奶牛场。
一次订单种植不顺利,但王道村两委没气馁。到了秋天,村里分别与滨州博农公司、广饶县半球面粉厂合作,分别拿出2800亩、800亩土地种植小麦良种和面包粉小麦,合同规定的收购价格要比小麦市场价分别高出0.1元和0.2元。
订单种植算是刚开头,但村里与企业的合作其实早有样本。
2011年,王道村与山东蓝海酒店集团合作,蓝海集团流转村里800亩土地成立了广饶逸园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了27个大棚。不但村集体每年能收入可观的流转费用,村民们也有了就近打工的好去处。
农民权益要靠制度保障
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这是山东省推进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股份化,在王道村村集体经济中早就有因子。王道村在渤海之滨有4万亩滩涂地,主要靠着经营这片滩涂,村集体注册成立的山东王道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每年为村里创收2000多万元。
村里对海边滩涂地大开发之时,集体收入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开发支出,为此村里就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投资入股。2015年水产养殖公司年底分红时,27个村民股东分到了近30%的收入,最大的一户分到了近30万元。
村民入股集体企业参与开发,王道村在当地是个先例。如今,入股的村民得到了实惠,集体企业也越办越红火,实现了双赢。
可除去村民股份,剩余的70%多公司收入如何分配?王兵玉说:这些年主要用于村里的公共事业,比如建医院、盖学校、社区化改造等。
2013年,山东省“一号文件”就提出推进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化改革,去年要求每个县都要试点。截至目前,全省11%的村庄已经完成股改。
而按照王道村干部的设想,等到公共事业建设完,村集体70%多股份才给全村人分红。
对此,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刘同理认为,明晰产权宜尽早,这与发展公益事业并不矛盾,村集体可以从公益金或集体股份中提取资金。明晰产权才能形成保障农民利益的机制,而不是现在的“一事一议”。
记者手记
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在这方面,王道村走在了前面,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重大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以此克服传统公有产权的通病:归属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不力、流转不畅。
顶层设计已经提出对资源性资产要确权到户,对经营性资产要确股到户;公共管理上,政策提倡村党支部、村委会和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分开,各司其职。这些方面,王道村能否也敢为人先,是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新闻推荐
□CFP供图东营推广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图为采棉机在广饶县丁庄镇机采棉基地采摘棉花。□本报记者李明赵洪杰本报通讯员刘玲玲李伟伟黄河三角洲是全国第二大产棉...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