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刘福春报道
本报广饶讯5月4日,在广饶县李鹊镇鲍家村瑞康家庭农场生猪养殖场里,孙立海正在给小猪崽喂食。小猪崽们欢蹦乱跳,争着往孙立海身边挤,你拱我,我蹭你,互不相让。“小家伙们都别闹,保证让你们都吃饱。”孙立海当着记者面跟猪崽们开起了玩笑,一边麻利地把猪食倒进料盆里,“这批小猪刚刚断奶一周多,还不太习惯吃饲料,不过慢慢就适应了。”
“今年的行情很好,一头猪能挣到800多元,这是3年来最好的一年。上个月出栏60头猪,挣了5万元,按照目前的行情,今年收入应该在十几万元吧。”庄户人说话实在,有啥说啥,从老孙的表情看得出,今年是他丰收的一年,除了市场的天平倾斜养殖户外,更重要的是老孙养猪致富的路子走对了。
孙立海今年48岁,在一次事故中,他失去了左臂,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妻子孙孟萍种着6亩庄稼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还要供应孩子念书,日子过得很紧,逢年过节添件新衣服都有点舍不得。“出去打工人家也不愿接收,重活累活干不了,细活灵巧的活也不适合咱干,那时候感觉自己真无用。”说起这段经历,孙立海就会深深地自责。
不过,苦日子总会有个头,只要肯干,日子总会越过越好。2014年,村里采取“支部+农户”的模式发展养猪产业,建起了占地50亩的养猪场,首先考虑的就是孙立海这样的困难户。为了让孙立海养猪脱贫致富,该村党支部帮他过了“三关”,思想关、资金关和技术关。支部带领村民外出参观学习,看看人家养猪后过得啥日子,打消思想顾虑;没有资金,村里出面协调无息贷款,解决资金之忧;养猪场专门聘请了技术指导员,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养殖户只要做好日常管理就行。”
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孙立海拿出自己积蓄的3万元,跟亲戚借了8万元,再加上无息贷款10万元,建起了猪舍,养了12头种猪,种猪产仔育肥后销售,当年挣了5万元。
养猪这活虽说容易,但对于孙立海来说,却干得并不轻松。由于只有一只手能干活,就连最简单的给生猪喂食来说,别人半个小时就能完成,他要花费别人多一倍甚至更多的时间,但他却喜欢自己做,把大袋饲料分成小袋提过去,然后再一点点地倒进料盆。随着经验的积累,孙立海也由养猪的门外汉变成了手脚麻利的行家里手,猪仔生病长灾的,他通过观察基本就能判断出什么病,就连给猪打疫苗这样的精细活,他用一只手就能完成。
现在,他的养猪场发展到50头种猪,年出栏成年猪500头的规模,收入也是年年高。“儿子现在上大二了,学习很知道用功,这是我跟媳妇最高兴的事儿。还有就是在村里的帮助下建起了养猪场,让我甩掉了穷帽子,打心里感谢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啊。”孙立海笑了,笑得很甜。
新闻推荐
□李明张海云报道近日,广饶县乐安街道寨村的书法爱好者在宣纸百米长卷上手抄党章,为即将到来的建党95周年献礼。据了解,这些书法爱好者都已八十多岁,大家怀着一颗对党忠诚的心,重温党...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