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变硫酸
蒸汽一年能卖6300万元
在石油炼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气体,它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且易燃易爆。炼化传统工艺是将硫化氢制成硫磺。而万达集团的硫酸项目,将炼化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气体通过加工后制成了硫酸,每年可生产10万吨。
尚吉永说:“这十万吨硫酸,我们全部作为原料给了下游的丙烯腈和MMA(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做原料。按照每吨节省运费80元计算,可以为下游项目节省购进运费800万元。既解决了硫化氢处理的问题,也给下游企业节省了成本”。
在制作硫酸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万达集团总裁助理、万达石化集团生产制作公司总经理李增刚介绍,他们把热量转化成了蒸汽,一小时就能产生36吨蒸汽,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每吨200元计算,仅蒸汽一项可以为公司增加收入6300万元。
另外,30万吨炭黑项目中产生的热量,原先是白白排放掉的。后来,他们将其收集之后变成热力蒸汽,成为生产橡胶轮胎的热能。
新常态下,企业内部的挖潜越来越重要,万达集团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整合,增加企业利润点,降低成本。
拉长产业链条瞄准高精尖
开展多项目实现效益最大化
热量收集利用只是万达集团在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冰山一角。一滴石油怎样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万达集团用十四个项目将石油“吃干榨净”。
曾有人这样描述万达集团的产业链条:一艘满载原料的外籍船到达口岸对外开放的万达宝港国际码头,一部分原料沿着管线进入万达集团100万立方保税库区,一部分原料进入500万吨天弘化学项目。
天弘化学项目在炼化的同时产出了副产品丙烯。一部分丙烯被输送进万达集团9万吨乙丙橡胶项目的厂区,作为原料生产乙丙橡胶。
乙丙橡胶作为生产用材料又在万达电缆的车间里变成了海底电缆的绝缘护套。就这样,一滴石油在万达转了半圈,身上精华通过不断的被提取,变成了电缆的一部分。
石油的旅程还没有结束。另一部分丙烯作为丙烯腈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直接通过管道被输送进了隔壁丙烯腈的生产线,成为丙烯腈的原料。在这里他们变成了丙烯腈、氢氰酸。
丙烯腈、氢氰酸通过管道属性后又来到了万达化工聚丙烯酰胺和宏旭化学MMA项目车间,他们变成了聚丙烯酰胺和MMA。
在石油炼化过程中,除了产生丙烯之外,还会产生醚后C4。他们将远离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被运送到位于垦利县胜坨镇的15万吨丁二烯项目厂区,在那里变成了丁二烯。随后,再次出发被分别送往顺丁橡胶项目、MBS和ABS项目,成为那里的原料。
顺丁橡胶和来自另一家万达企业的炭黑作为轮胎的主要原材料最后在万达轮胎板块变成了世界各地马路上奔跑的轮胎。配套的万达热电联产项目与30万吨炭黑项目热力蒸汽为轮胎生产提供热能。废旧轮胎翻新再利用项目作为轮胎板块的下游延伸。
据了解,除了电缆、轮胎之外,万达集团从石油中“榨取”的丙烯腈、丙烯酰胺、MBS现在市场上仍是供不应求。
通过14个项目,尚吉永基本将一滴滴石油吃干榨净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在新常态下,石化行业,甚至传统制造业通过拉长产业链掉,发展循环经济,寻求新突破的机遇和可能。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200职工“智造”19.6亿元产品
新常态下,企业除了产业和项目布局之外,企业内部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也是实现企业生长和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东营市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中国万达集团宏旭化学10万吨/年MMA项目厂区内,除了间或路过的巡检人员,很难发现员工的身影。该项目只有200名职工,却是全国第五家生产MMA的企业,产品纯度达到99.99%,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利税4.2亿元。
尚吉永说:“我们在印尼的企业,员工月工资只有1500元,这在当地还算是高的。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也在消失。那么我们新的竞争力在什么地方?就是创新。”
在该项目主控室,一个硕大的电子屏幕墙上显示着所有生产环节的生产运行情况和参数。职工只需要在这里,就可以实现监测、操作和调整整个生产线的工作。“原来工人拼的是体力,现在工人比的是脑力。原先企业是制造,现在变成智造了”,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尚吉永说:“新常态下,经济减速带来的压力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传统制造业必须用信息化和自动化来进行改造和提升。这样不仅更好地保证了产品质量,还能节能降耗,减员增效。
尚吉永还表示,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拥抱互联网,这也是适应新常态。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山东是一个制造业大省,我们不能丢弃传统产业,用科技创新和传统的相融合,要在创新中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6日讯(记者张婧婧)近日,由省畜牧、物价、工商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乳制品生产企业、生鲜乳收购者、奶畜养殖者22名代表组成的山东省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正式成立,东营地区一规模奶...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