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养殖小区、合作社
集体年收入突破5万元
22日早上8点,记者跟尚承云一起来到他帮扶的垦利县黄河口镇五县村。原本上班高峰期拥堵的路,在他的兜兜转转中道路还算顺畅,“跑了一年多,哪条路路况好,哪条路车少,门儿清”。
经过四十分钟的车程,临近村口,尚承云指着耕地旁的沟渠说:“这是自去年冬天到春天实施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他介绍,除了路、桥、闸建设,还进行了斗渠清淤、斗渠衬砌,既解决雨季排水问题,又解决村里700多亩地的灌溉排涝问题,以此稳定粮棉增收。
据了解,五县村从1961年建村以来,农田水利设施已陈旧多年,在农作物种植上很难起到作用,而对于这个棉花、玉米、小麦传统农作物为主的村庄,种植业仍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正在翻晒玉米的50多岁的胡保春对水利设施改造的益处深有感触,“这么多年玉米亩产量也就在800斤,今年一下就增产了300斤,我听说最高的能达到1400斤,现在的庄稼真不能靠天吃饭!”
在促进农业增收的同时,尚承云考虑着根据群众意愿,带领部分群众去盐窝肉羊育肥小区、郝家镇前岳家庭牧场和万得福现代农业科技园参观学习,发挥畜牧局优势,为村民胡新民选育良种羊,还为新星獭兔合作社联系业务与技术指导。
在尚承云看来,农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应该从一家一户耕种向合作社集聚发展。这一年多的时间,不仅新发展了2个养殖小区,还协助村里成立粮食种植合作社、畜禽养殖合作社。“利用村集体土地建立养殖小区租给有养殖需求的养殖户,不仅实现了规模养殖,还使今年的集体收入突破50000元,村集体经济实现“破壳”。
修路、绿化、建广场……走进五县村仿佛置身城市小区
尚承云去年6月份下派帮扶五县村后,对村民的改善意愿进行了调研,发现对村容村貌改变的呼声最高。“要想富,先修路,修路也许不会直接带来财富,但进出方便是切切实实的便利”村支部书记李本珏说。
“公路硬化”是最基础的工程。今年清理路基16000平方米,使用商砼新修水泥路3.5公里,修筑了“三纵八横”覆盖全村立体式公路网,实现了全村家家通水泥路,巷巷有路相连。
街道两侧种植了白蜡和速生杨,主街新建冬青、龙柏观赏性植株的绿化带;路口均设有垃圾投放点和柴草集中堆放处;电表实现远程抄表信息化控制,路灯照明覆盖全村;村内环形街安装美化栅栏,并制作文化墙宣传画。走在五县村的路上会让你有种漫步在城市小区的错觉。尚承云一起在五县村帮扶的副书记李林介绍,这是村容村貌改善的“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的“五化”措施。村常委委员宋义荣感慨地说:“这是村容村貌改变最大和最彻底的一次”。
为了增加群众的娱乐生活,五县村还实施了文化大院和文体广场建设项目。考虑到村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村里的幸福院已在建设中,“幸福院里有棋牌室、休息室,甚至还可以在里面的厨房做饭,聊聊家常。”尚承云言语中透露出幸福院建成后的憧憬。
新闻推荐
近日,部分广场舞爱好者在垦利县文化馆学习健身排舞。据了解,为推进全县文化“五进”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垦利县总工会与文化馆共同举办了健身排舞培训班,吸引了百余名舞蹈爱好者...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