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霍去病、霍光,人们普遍接触“霍”姓,应该是80年代初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津门大侠霍元甲,成为一代人主要的偶像。从那时起,我们对这个字的印象便是huò,字典上也读作huò。但后来跟东营的霍姓打交道,才知道,这个姓,在东营当地却读作hè。
利津县姓氏研究专家张汝怀介绍,利津县的汀罗镇灶立码头等村,有霍姓族人,霍在当地读作hè。张汝怀说,这个姓在东营读作hè而不读huò,完全是方言而已,这个字在字典上并没有这个hè音。
霍姓源流较纯正,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第六子,周武王的弟弟叔处,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临朝执政后,封叔处于霍(今山西省霍县南),建立了霍国,人称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的贵族得到安居,但又提防他们叛乱,就将商代的一部分贵族迁居到山东、山西一带,并封自己的亲族到那里,以便监督,霍叔就负有这种责任。当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霍叔随同管叔和蔡叔勾结武庚叛乱,失败后被废为庶人,由他的儿子继任霍君。霍国于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灭掉。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
霍姓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姓氏,尤其在汉代,霍姓因为霍去病和霍光这一文一武两兄弟的功绩而声名显赫,从而使霍姓成为家喻户晓的姓氏。
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山西向外迁徙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他们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就有霍姓人氏迁徙到广东、海南、江苏和福建等地。霍氏人氏向外迁徙不是孤立的,与中原的移民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从明洪武三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370—1416年),明王朝先后进行了八次移民。明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孙部分迁往异地他乡。利津县的霍氏族人也是这个时间迁至当地。
(记者 方舟)
新闻推荐
近日,利津县职教中心团委举办“迎新春”年画展,学生们纷纷发挥想象和绘画才能,绘制传统年画。“马到成功”、“莲年有馀”、“开门纳福”等一幅幅形象生动、可爱喜庆的充满年味的图画,让校园...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