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古诗词比赛后,我就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却深奥难懂。寒假里,我的“文豪”姥爷来我家住,我便想和他切磋切磋。每天晚饭后,姥爷都会给我讲一首诗词,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姥爷念完这首词,我还懵懵懂懂的,仿佛置身在钱塘江边,听着那滚滚的涛声,满城的人们争先恐后地翘首凝望,等待着那江潮的到来。“它终于来了!”人们激动地呼喊着。江潮奔腾而至,沧海似乎要倾尽它的全部!潮声如那万鼓齐发,令我震撼不已。看那边!数百健儿手中紧握红旗,随波出没,旗子却丝毫没被水打湿。这是何等的惊心动魄,何等的扣人心弦啊!
姥爷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他的心仿佛也飞到了钱塘江边。“孙女呀,这首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观潮的景象。它读起来非常押韵,又深奥无比。就看这个‘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是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要想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是这么简单!”“姥爷,为什么不是‘手举红旗旗不湿\’,而是‘手把红旗旗不湿\’呢?”“我的孙女就是细心,就是爱思考。这个‘把\’字用得太好了!‘把\’这个字说明健儿们把红旗握得很紧,写出了健儿们的临危不惧和坚定执著。”话音刚落,姥爷就随手抄起一双筷子举着,并挺直腰板,做出一副弄潮健儿的样子,把我们一家人逗得哈哈大笑。
从此,我爱上了诗词。一个小小的梦想在我的心底悄悄地生根发芽:我长大后要做一个翻译家,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欣赏中国的古诗词!
(指导老师 梁英慧)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拿着小铁锹、拎着水桶来到种植园。孩子们三五成群,有的挖坑、有的铲土、有的担水,小班的小朋友扶着小树苗,大班的小朋友填土,在种植园里种上...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