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自从交通工具换成了双腿行走的“11路”,便时常与出租车司机打交道,不管路程远还是近,总愿意和他们聊上几句,渐渐熟悉了这个群体的生活。在别人看来,或许每天十几个小时奔波的生活重复而又单调,可与他们谈论起来,仍能听到其中的精彩。
很多人埋怨过出租车司机“横冲直撞”穿梭于拥挤的道路,不满出租车车主蛮横的态度,也许还有一部分人会对出租费有怨言,可是,渐渐的我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才发现在他们酸甜苦乐背后有着艰辛的责任和深切的牵挂。
老刘是众多出租车车主中极其普通的一位,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平凡和普通,当他娓娓说出自己一天的开车生活时,我才愿意将他写出来以作为众多“老刘们”的代表。老刘是南临沂平邑人,4年前花20万元买下了目前用于谋生的出租车,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工作,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半,接着第二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哪天休息都是自己定,但是休息一天就少赚一天的钱,要是没有大事肯定不会歇着,这样下来一个月差不多能赚五六千元,但除去车保养、生活费等费用外,其实剩下得也不多。”老刘说。
那么,一天工作的这十几个小时里,出租车司机们是如何度过的呢?在我的印象里,似乎他们总是在行驶中,但如此长时间地坐在封闭的空间里,难免让人觉得无聊和单调,“其实,开车一天下来最难受的是肩膀,不过我们都会适时地调整身体的姿式,让自己也放松放松,开车不是个轻松活儿,一定保持精神高度集中,要保障乘客安全。”老刘说,一整天里也时常和乘客聊会儿,“要不然自己都觉得闷,有时也打开收音机听听新闻、音乐,有的乘客属于比较善谈的那类,聊起来也比较放松,但是有的乘客一般一上车就很沉默,这时候我们也会识趣地闭嘴。”
算下来,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开车时间,和家人相聚的时间就少了很多,老刘已经在东营安家。“20年前就来到东营,现在已经在这儿安家了,这几年开出租车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很少,不过也没办法,毕竟要养家糊口。”老刘说,出租车买下来了,但是加油、保养等要花费很大一部分钱,所以还得拼命挣。
第一次见老刘是一个多月前,可没想到过了一个多月他还能记起我。前几天晚上住在一起的舍友手被割伤了,被送到医院后才发现情急之中带的钱不够,只能再回家拿。那时候已经半夜十二点多了,没想到打出租车时竟遇上了老刘,他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着急地问:“我先给你交上一部分吧!”我谢绝了,他陪我回家拿钱时在楼下等着我,说要把我再送回去,记得当时他等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怨言。或许在平常的日子这种经历并不会被放大,可对于求助无方的我来说,他给了我安全的保障,也在那个漆黑的夜里感受到了一颗温暖的心。 (记者 赵尔靖)
新闻推荐
40名到村任职干部,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将自己的到村后首次集体活动,融入到对常岩凯的一份关爱中,10月13日,东营市首批到村任职干部,一起相约来到东营区龙居镇常家村,看望了本报长期关注的尿毒症孝女常岩...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