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闻 垦利新闻 利津新闻 广饶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东营新闻 > 正文

网络小说,为年轻的东营调调味儿——— 东营网原创小说《我在东营混的日子》作者张建梅访谈录

来源:黄河口晚刊 2010-10-09 00:07   https://www.yybnet.net/
东营网黄河口论坛上的原创帖子《我在东营混的日子》成了网民争相浏览的原创精帖。 (记者 李静)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艺术简介:

张建梅,女,1978年生,日照莒县人。山东大学俄语系毕业,文学学士,2008年出版诗集《芝麻开门——— 中国青年诗人十一家》。现供职于河口区招商局,经济师。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一夜成名,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当今已不再是什么神话。

就在东营,就在我们身边,河口区网络写手“学习与实践”(张建梅)携她的中篇处女作《我在东营混的日子》在东营网一夜蹿红。这个包含了东营市民熟知的地名、小区、饭店、景点和相似生活经历的原创帖子也被频频推荐、加精、置顶,网络写手和读者的跟帖,合力建起了近 300层的“高楼”。

小说作者张建梅给记者的印象,正如她的小说给读者的印象一样。如石子击破水中长天,似清风拂过倦怠容颜。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揭开这位网络写手的神秘面纱,走近她在东营混的那些日子……

记者:这段时间,刚刚诞生的东营网和在黄河口论坛上贴出的原创帖子《我在东营混的日子》几乎以同样的速度成了东营网民争相浏览的网站和原创精帖,不知道是东营网成全了您,还是您成全了东营网?

张建梅:哈哈。千万别把我夸得那么“红”,我的所谓“红”,肯定是借了东营网之力。

之前,我爱随手记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写些小东西,《我在东营混的日子》算是我的中篇处女作了。刚开始写的时候,只不过是看到报纸上报道东营网开张,想随便写写的。动笔之初,故事情节、人物等都没设计好,但没想到成了最受关注与欢迎的帖子。我想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大家其实都比较好奇,也想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二是各位网友对我的鼓励,也促成了我的创作。如果单单自己闷着头写,可能会没什么动力。

我其实并没觉得自己写得有多棒,但一上网,看到网友们说“期待”、“好看”等鼓励的话,我就来劲了。嘿,我这人识夸……

记者:看来,真的是东营网捧出了一位优秀的网络写手。

张建梅:呵呵,感谢东营网,感谢网友们。

记者:是怎么萌生了写这样一部小说的想法的?

张建梅:就是某天上午看到东营网开通的消息,我脑子里一激灵,就有了这个想法,我先想出了这个题目,觉得大家应该都爱看,然后想天马行空地写写,因为脑子里经常有乱七八糟的想法没处发泄,呵呵,算是对我淤积大脑的一个疏通。你不知道,想象力可能像脸上的粉刺一样,总有一天要长出来……

记者:关键是,你肚里的才华就像怀孕一样,总有一天大家都会知道。

张建梅:哈哈。

记者:小说中的人物原型,是身边的人物吗?

张建梅:说没有呢,好像到处都是,说有呢,也没有一个正好恰当的人。

记者:怎么把男主人公写成了记者呀,害得大家都在新闻单位找人物原型。

张建梅:哈哈。其实我只是感觉自己对记者、画家、评论家等艺术型人才比较熟悉,因为我也算是艺术型人才。嘿嘿,我们惺惺相惜。

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写诗,2008年,曾经与国内另外十位诗人一起出版过一本诗集《芝麻开门——— 中国青年诗人十一家》,每人占了二十多页的篇幅。送给同事的时候,他们都说,正好厕所没纸了。

记者:哈哈,有句话怎么说的?——— 有一种奢侈叫暴殄天物。

您老家是东营的吗?还是跟“苏菲”一样混在了东营?

张建梅:我老家是日照莒县的,2000年大学毕业时,恰逢河口区和俄罗斯有外经贸来往,向我们外语学院要人,我就来了,在河口一待就是十年。

记者:当时到河口之前,对东营或河口有了解吗?

张建梅:对东营是有了解的,1998年的时候我就来过东营。因为我的两个姑姑,一个生活在东营,一个生活在河口。巧吧?我们就是被风刮来的树叶,凑到一起了。

记者:是哪阵风刮来这么一片高含金量的树叶呀?

“苏菲”身上或她的性格,有你的影子吗?你想通过小说,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年轻人创业立世的不易,还是对部分人为达个人目的屈服于俗世的抨击?比如李力加。

张建梅:“苏菲”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有容貌,有人缘,有事业,目的明确,勇往直前,相比起她来,我就太中庸,虽然一直在努力工作和生活,但是缺少魄力。

对于“李力加”,我也是抱着理解的态度。毕竟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每个人对于付出和收获的看法也不一样,只要他觉得这样能成就他,并不后悔,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不是褒扬谁,也不是抨击谁,我只是叙述、诉说。褒扬和抨击留给看过的人去做。

其实我真没想到大家都这么喜欢这篇小说,无心插柳啊。

其实说起写这篇小说的初衷,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以前我就很关注一些作家,比如武汉的池莉和方方,上海的王安忆和安妮宝贝,东北漠河的迟子建等等,他们都写了自己生活的城市,以及在这些城市生活的各色人等;再比如江苏的叶圣陶、湘西边城小镇的沈从文等大家,他们都是写自己所在的城镇,他们的写作因为这些独具特色的城市而独树一帜,这些城市因为他们的描写而更有人文色彩,变得更有魅力。潜意识里,我可能也有想向他们学习的意思吧。

其实东营这个城市建市晚,文化氛围相对于各大城市并不十分浓厚,现在不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嘛,我也希望以一己之力做一份贡献,说不定我在这一抛砖,就引出来很多“好玉”呢。

记者:黄河口论坛的文学园地里,已经有作者接二连三地发原创长篇小说了。

张建梅: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每个人都要各尽所能才能加快速度。如果我能以写作这种方式,愉悦各位读者的身心,使读者能以更愉快的心情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那我就太满足了。

记者:网友们都很期待,小说的结局是怎样的?你的下一部小说,会是什么样的题材?

张建梅:结局嘛,会在我发的最后一帖公布,嘿嘿。至于以后,如果读者喜欢,再有恰当的时机,我可能还会写下去。但当务之急,是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招商。如果您想在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等产业投资创业,那河口区将是您的最佳选择。看我的宣传到位吧?哈哈。

记者:我明白了,您的主业是河口区的宣传大使,副业才是网络写手。希望您能在宣传河口的闲暇,多写些身边的人和事,为年轻的东营调调味儿吧。(记者 李静) 

新闻推荐

为躲闯红灯车 大货甩下千余模板幸无人员伤亡

图:货车车主正在清理被甩下散落一地的模板。"class="group1"target="_blank">本报热线8338100讯10月8日早晨,一辆江苏籍货车路经东营时,为躲避车辆急打方向,导致车上拉的模板被甩下,覆盖了大半个...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网络小说,为年轻的东营调调味儿——— 东营网原创小说《我在东营混的日子》作者张建梅访谈录)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