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每一个小区中都有不少爱好文艺活动的居民,他们用各类文艺活动丰富着自己的生活。他们就像一粒粒散落在社区中的珍珠,收集并串在一起,变成了璀璨耀眼的珍珠项链。
兴盛社区的李阿姨小时候就爱唱两嗓子京剧,平日里也爱跟着电视上学几招几式,但是,她的这个爱好只限于在家里自娱自乐,从来没有给外人展示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邻居说社区里成立了京剧票友协会,便好奇地去看,没想到这一看不要紧,李阿姨当即报了名。从此,每到周末,她都要定时来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唱个痛快。“经老师指导,我进步了不少。”开朗的李阿姨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
记者了解到,兴盛社区不仅成立了由居民自发形成的京剧票友协会,还有舞蹈协会、乒乓球俱乐部、老年合唱团等多个团体,让有共同爱好的居民有了一个可以互相畅谈、共同进步的平台。
像兴盛社区一样,东营市许多社区根据居民特点和喜好,自发组织和成立了各种文艺团体,为社区的居民展示才艺提供了舞台。
高雅艺术有了社区“粉丝”
社区中由居民自发形成的文化团体在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各类活动的丰富下逐渐壮大起来,更需要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艺演出团队,既依赖于社区的培育,又反过来推动社区的文化发展。
说起社区的民间文艺社团,不得不提的一个就是中山社区的乐百家艺术团。乐百家艺术团是在前期中山社区乐百家业余艺术团的基础上注册成立的,艺术团的成员都是社区的居民,年龄最大的 74岁,最小的也有56岁。到目前,乐百家艺术团已发展了合唱队、舞蹈队、曲艺队、锣鼓队、戏曲队、武术队等10支队伍,成员达到300多人,已经成为社区居民自己的文艺队伍。“乐百家艺术团既是社区文体艺术成果、文体资源共享的平台,也是社区文体协会和各类文体组织的具体管理者。”中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工作站站长黄小霞说。
乐百家艺术团已走上了区、市乃至省里各项文艺演出的大舞台,参与了60余场大型文艺晚会的演出,并在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现在,我们艺术团的成员已经不再是只会摸勺子做饭、遛鸟拉呱的家庭妇女或退休老人了,而是有一定的文艺素养和艺术水准的文化艺术人才,大家在演出过程中展示了才艺,更收获了幸福。”乐百家艺术团团长赵幂表示。而且,社区居民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洗礼,“不管能不能学会,最起码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社区居民觉得,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就是对他们进行了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他们的艺术品位。
记者了解到,像乐百家这样的社区文化队伍,仅东营区就有二十余支,这让居民的生活锦上添花。
民间文艺社团需扶持更需尊重
社区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各种民间文艺社团的发展与支持,但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民间文艺社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少问题,他们需要开拓更大的演出舞台,同时也受到现有条件或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制约。
而且,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民间文艺社团在对外演出时往往是义务演出,但他们的服装、道具等购置依然需要不小的费用,有些演出单位意识不到这样的问题,没有及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这让民间文艺社团背上了不小的“包袱”。所以,民间文艺社团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还需要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尊重,让他们有更足的发展后劲。
胜中社区的文艺演出队伍虽然组建时间早,但缺乏专业的文艺指导人员,最初,演员们主要针对辖区内的井场单位进行演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想让舞台向井场之外的油田单位或社区延伸,也想参与到各类大型的文艺演出中,但受到演出经费等问题的制约,只得望而却步。
中山社区乐百家艺术团的发展,除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还得益于胜利街道每年为他们拨付的10万元专项费用,这些专项费用用于他们日常排练和道具、服装的购置,能够基本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行。
因为受资金困扰,不少被民间文艺团体培养出来的骨干也会“自立门户”,脱离了之前义务奉献的“禁锢”,一人或几人参与各类文艺演出,取得或多或少的演出报酬。这样一来,就会给正在发展中的民间文艺团体造成人才的流失,不利于民间文艺团体的正常发展。
“民间文艺社团所有的演出人员都在义务付出,他们希望得到掌声,还有尊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 李静)
文学笔谈
文学,回归我们的内心
文/董阳
此刻,莫言成了备受聚光灯炙烤的人物,一个有传统和国际影响的文学奖项让他片刻成为世界目光的焦点,可以想象莫言的激动心情,恭喜莫言!
在中国当代文坛,莫言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他的小说以异常浓烈的色彩和极具阅读快感的语言渲染出山东高密乡村的隐秘世界。是的,在莫言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与鲁迅、赵树理笔下完全不同的乡村,那里充满原始的生命力、野性的思维、对命运无常的悲悯,它触摸到了意识之下巨大的心理冰山。
莫言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令人赞叹,但他不断用貌似“癫狂”的语言与现实碰撞,在看似荒诞的表达中透露出隐秘的真实,并陆续地显现他内心的世界观。“语言的狂欢”成为评论家描述莫言的标准用词。是的,和其他重要作家一样,读者之所以如此重视莫言,首先是那些作品对汉语表达可能性的新发现。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总有一些人去挑战语言的极限,去碰触语言表达的“天花板”,尽最大可能地传递言说者的精微意蕴。
历史不过百年的现代汉语书面语,也许还是一个孩子,他的成熟需要标杆性作品对语言表达可能性的探索,并为之树立界石。作为汉语的使用者,我们感谢鲁迅、老舍、沈从文那样的“先行者”,感谢像莫言一样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的贾平凹、余华、王安忆等汉语表达的“探路人”,他们的“粉丝”也许并不比莫言少,他们获得汉语读者的评价未必比莫言低,这也印证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推荐所有口味的精神“美食”,更不是绝对的标尺。
伟大的心灵超越语言,这话没错,只是,判断什么是伟大的心灵,人们不总是意见一致,也许这是一次例外。对于热爱阅读的人,获奖与否并不会影响他们对文字的喜恶,他们会相信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独立判断,回归自己的内心。
新闻推荐
只要找对路就不怕路远——— 听山东九恒集团董事长徐淑华谈创业和守业的那些事儿
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到今天山东九恒集团的董事长,徐淑华告诉记者,这一路走来对他来说其实就是一个选择和坚持的过程,“我一直以来都很相信一句话,只要找对路就不怕路远。”11月22日,徐淑华做...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