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闻 垦利新闻 利津新闻 广饶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东营新闻 > 正文

她是18年前的“断翅小鹰”,她曾是东营的新闻焦点人物郑玉影欲救助一名贫困学子

来源:黄河口晚刊 2012-11-21 22:16   https://www.yybnet.net/
?曾经对郑玉影的事迹进行报道的《东营日报》,十多年前报道在当时引起轰动。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工作以来,郑玉影收获了许多荣誉,一本本证书记录着她走过的辛苦又坚实的脚步。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东营区残联办公室内,郑玉影熟练地操作电脑进行文件编辑,而与常人不同,她用的不是双手,而是断臂。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不记得经历多少次被扎,郑玉影学会了缝衣服。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削起土豆皮来,郑玉影的身体显得很协调。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东营区残联办公室内,敲击键盘的声音连续而清脆。若不是亲眼所见,谁都难以想象,正在打字的人用的不是双手,而是断臂。

正在编辑文件的人是郑玉影,只见她双臂快速移动在各键之间,熟练地打字、修改文件,一分钟的打字速度在40字左右,速度不算快,但对于失去双手的她来说已属实不易。编辑校对好后,她又将文件打印、墩齐、装订,动作熟练,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要用上全身的力气。

郑玉影家中,她用双腿夹住土豆,用双臂夹住削皮器,在土豆表面来回推,将土豆皮削去。土豆和削皮器在她面前好像变得很听话,可为实现这种“协调”,她不知道尝试了多少次,最终“驯服”了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件,也训练自己的身体适应它们。

再看,她骑着自行车行驶在马路上,扶住车把手的仍然是双臂,她身体前倾着,以便能更好地控制方向。因为丈夫工作忙碌,孩子上小学后,她就是这样用自行车接送孩子。

编辑装订文件、做饭、骑自行车……这些对于常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可对于失去双臂的郑玉影来说,每一件事都要鼓起勇气去尝试,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现在,在东营区新区附近,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个自强的女人、伟大的母亲。她做事时的娴熟,驱走了别人异样的眼光,换来的是敬佩。身边的同事、邻居已不再把她当成肢体有残疾的人。正如她所说的“别人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郑玉影付出了多少汗水、经历了多少磨难,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18年前,17岁的郑玉影曾因为《东营日报》一篇《小鹰断翅自奋飞》的报道成为全市关注的焦点人物,当时她的事迹很快家喻户晓。1994年5月,东营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和团市委曾联合发出通知,倡议在全市中小学生和青少年中开展学习郑玉影的活动。她曾经受邀到各个学校作报告,收到一摞摞同龄人写来的信件,也曾感动外地的好心人资助她完成学业。

时隔多年,郑玉影已过而立之年。这位曾经的新闻焦点人物,如今生活得如何?如果说曾经的她是“小鹰断翅自奋飞”,那么如今的她面对工作生活自强不屈的姿态,犹如雄鹰翱翔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一路走过,郑玉影一直把大家的关爱、好心人的帮助记在心中,如今她的家庭条件好转,想用自己的力量将爱心传递下去,希望以本报为平台寻找一名贫困学子进行长期资助。

“断翅小鹰”投身残疾人公益事业

“一幅钢笔书法《沁园春·雪》字迹流利、娟秀,令人们赞不绝口。而这竟天方夜谭般出自一个自幼失去双手的女中学生之‘手\’。人们望着这个和她的字迹一样娟秀,却垂着两条断臂的女孩,雷鸣般的掌声渐渐变成唏嘘、惊叹,后来竟一个个潸然泪下……”

1994年5月28日的《东营日报》刊登过一篇《小鹰断翅自奋飞——— 记女中学生郑玉影》的稿件,报道的是东营区郑营村中学生郑玉影自小因意外失去双手,却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勇做学习、生活强者的感人故事。因为郑玉影的小名叫“小鹰”,报道采用了这样的新闻标题。那年,郑玉影17岁。

报道在全市引起了轰动,感染了当时的青少年、中小学生。之后,《东营日报》陆续对她被东营电大录取、大学生活等进行了跟踪报道。她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尊敬,也因此不再因为自己身体残疾而自卑。

大学毕业后,郑玉影进入东营区民政局工作,2003年,在东营区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选举成为一名理事,现在负责办公室工作。开始,身边的同事担心她的身体情况能否胜任工作,可后来大家发现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的确,工作中,郑玉影常常遇到常人难以想到的困难,别人眼里非常简单的“第一次”,对她来说却是难上加难。这些“第一次”每一次都是一个催人泪下的过程,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郑玉影回顾,2000年办公室有了第一台电脑,那时同事都经常练习使用,而自己却因为担心、害羞而不敢尝试。后来,她克服心理障碍,尝试用断臂打字,经过一遍遍练习竟然越来越熟练。文件装订要求整齐美观,郑玉影只能靠双臂来回墩齐,可文件一放下就不整齐了。她就把墩齐的文件慢慢地放在装订机合适的位置,然后用右臂把文件固定在桌子上,用左臂压装订机,一份文件就这样装订好了。最头疼的是装订好后发现有错误需要拆开,为此她想了个办法,用钥匙将钉子起开,靠断臂使劲顶住钉子将钉子顶出,有时钉子尖会戳进肉里,但她坚持住了,她,成功了。

多年来,郑玉影练就了“特殊功夫”,可以熟练地进行各项工作,起草打印文件、接电话、发传真等,样样工作干得得心应手。她的双臂磨破、冻裂又愈合,反复多次,如今已经生出了硬硬的茧。

近年来,她先后负责了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组织残疾人安装假肢、装配助听器,对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筛查;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安养服务等工作。从事残疾人工作,郑玉影比常人更能理解残疾人,在与残疾人及其家属接触时也更加顾及他们的感受,总是尽己所能为残疾人办实事、好事。

从中学时的“海迪式少年”,到大学的“东营市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残疾人自强模范”,再到工作后的“残疾维权工作先进个人”、“十一五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一路上,郑玉影收获了许多荣誉。她珍藏着每一个证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一本本红色证书正如她迈出的辛苦却坚实的脚步。

愿用断臂为贫困孩子撑起一片希望

东营区辖区内现有残疾人五千多人,近年来,郑玉影经常跟随到乡镇残疾人家中走访。每去一次,她的心就被深深触动。“咱觉得自己不容易,他们比咱更不容易。”郑玉影说,有的家庭一家有多个残疾人,看到他们家庭的境况她总是很难受,尤其是看到残疾孩子,她的心犹如被撕扯般生疼。

郑玉影的人生是不幸的,但她也是幸运的。她的经历验证了那句“越努力,越幸运”。郑玉影的事迹被报道后,曾得到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泰安的一位姚先生多年资助她上学。工作之后,她还专程去看望了这位恩人。如今,35岁的她已结婚生子,成为一个妻子、一位母亲。实现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她注定要比一般人走得辛苦,但郑玉影依然心怀感恩,感谢一路上有那么多人的关爱和理解。她一直想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将爱传递下去。

郑玉影希望通过本报寻找一位需要帮助的贫困中小学生,资助她完成学业。她说,之前丈夫工作收入不稳定,家庭经济一直不宽裕,郑玉影经营着彩票机补贴家用。而从今年开始家里宽裕了,她和丈夫商议,一致想用彩票机的收益来资助一个贫困孩子。“虽然钱不多,一年几千元,但或许能帮助一个贫困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郑玉影说。

正如多年前的这篇稿件中所说,“小鹰”在飞翔过程中难免遇到“雷电风暴”,但她用坚强为自己赢取了一片天空。如今,她想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为一个贫困孩子点亮生活的希望。

市民朋友若了解东营市范围内家庭情况较为贫困的中小学生,可拨打本报热线电话8338100联系,郑玉影夫妇将根据情况对最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长期资助。(记者 李红佳)

新闻推荐

14小区按供热计量收费目前仍然是“多退少不补”

本报讯11月20日,记者从市供热处了解到,供热处今年组织实施的安居工程9个小区、辽河小区供热计量改造工程投入运行,共计改造面积约148万平方米。正式供暖前,供热处组织完成本供暖季第一次热量数据抄表...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她是18年前的“断翅小鹰”,她曾是东营的新闻焦点人物郑玉影欲救助一名贫困学子)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