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闻 垦利新闻 利津新闻 广饶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东营市 > 东营新闻 > 正文

“十一”长假回家忙

来源:黄河口晚刊 2013-10-11 16:53   https://www.yybnet.net/
□ 刘树国

“十一”长假,同事都订好了旅游计划:有的去赏西湖美景观钱塘海潮;有的先泰山看日出再游孔子庙。“十一”是上班族的小长假,也是农村的“三秋”大忙季节。一个人一个心境。我心中既有几许游山玩水带来的稍纵即逝的萌动,脑海中更闪动着大忙季节等盼帮手的父亲艰辛的身影。

吃过早饭,一家三口骑车来到了熟悉的乡下。田野里,成熟的庄稼味儿迎面扑来、沁人心脾。还是女儿眼快:“爷——爷!”“爸,你看爷爷在掰玉米呢!”父亲听到喊声,惊喜地从田里出来,高兴地说:“哎!你们都来啦。就这么一亩多玉米,甭你们搭手,我自己干就行了。节气不算晚,误不了种宜时麦子。”父亲嘴里虽这么说,可他干什么都喜欢抢个“早”字,心里还是乐意大家帮他掰玉米。不过按着父亲的哲理,这叫“喜欢外援,但不依赖外援”。父亲见我们决心很大,也不再客套。父亲一边掰着玉米,一边不住地给我们讲:你们看,每年都数咱家的玉米大。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庄稼好不用问不是化肥就是粪”;“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人不亏地,地不亏人……”父亲说罢谚语,又转了话题:现在城里人也知道东西中用了。你们看,前些年是“农村包围城市”,老百姓到城里去捡破烂、拾废品、收空酒瓶子。现在倒好,咋就变成“城市包围农村”了呢?城里的一些老头、老太太经常来乡下拾庄稼。你们看,他们身上背着、手里提着,大包小兜的都是咱老百姓的棒子(玉米)。你们可得仔细点儿,别漏下……妻插话道:“这也算‘城乡交流\’呗!”起初,妻子、女儿听着父亲的话都感觉很亲切、很新鲜。可掰了不到一半,妻有些累了,跟我嘟囔起来,说是爹也真是的,现在不是有玉米收割机吗?是不是爹见我们来了就舍不得花那钱了?咱们出钱不行吗?我说,爹过紧日子惯了,用机械,一怕花钱;二怕收不干净,地里掉下些玉米粒子怪疼人的。爹还是老思想,相信人多力量大。再说,我们一年也帮不了几次忙,要学会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有我俩搭手,不多时,落在后面的囡囡汗淋淋地赶了上来。由于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接下来几天,我们一鼓作气、连续作战,摘棉花、收花生、割大豆。你还别说,虽然妻在掰玉米时有点“闹情绪”,可摘棉花真是一个赛仨。咱腰弯不下,手又迟,半天也挪不动个“窝”。

在老家待了几天,总算为父亲忙秋“出了力”。说真的,干农活就是感觉不如“上班”舒服。劳动了几天,身子也乏,体力也减。不过再一想:帮忙,帮忙嘛!越是“累”了、“忙”了才需要帮嘛!这不是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吗?

回到单位,正碰上大李在绘声绘色地给几个同事做演说:说是小王一家这次“五日游”花费可不少。虽然“十一”长假期间国家免除了小车过路费,可光是油钱就花了一千多块,就甭提住宿、门票的花销了。还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头青”小高,山顶倒是爬上去了,可就是不敢下山了,说是突然得了“恐高症”,硬是雇了副担架让人抬下来的。真是花钱买罪受,花钱买害怕。

听罢大李所言,我想,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人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力。然而,不同的心境就会注定不一样的选择,从而也就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还是“乡村游”累得实在,累得其所。(作者单位: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 

新闻推荐

爱德护老院院长丁学义:倾囊创办敬老院做失能老人守护者

2009年,丁学义无意中得知几位老阿姨生病后不能自理,困在病床上绝望求生的故事,他上门看望她们,被她们渴望与人交流的愿望强烈冲击,决定放弃生意创办敬老院——爱德护老院便在这一年诞生了。...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十一”长假回家忙)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