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患有各种心理障碍及心因性疾病的人数已超过总人口的 10%;而我国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还有约600万癫痫患者,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
今年年初,为发展精神卫生事业,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东营疾控中心成立了精神卫生科;今年 5月1日,《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目前,东营市相关部门正积极关注精神卫生问题,为促进精神健康而努力。10月9日,针对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科负责人郭素美,她向记者介绍了精神卫生方面的情况。
关注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
去年10月26日,国家颁布了《精神卫生法》,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如今新法已实施5个多月,成为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也提醒公众关注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当然,尽管精神卫生的问题愈发得到关注,但相关配套服务及精神卫生事业还需得到更大改善,“目前东营市仅在利津、广饶、胜利医院有三处精神卫生中心。”郭素美告诉记者。
郭素美介绍,“通常精神卫生,是指研究健康者增进和提高精神健康、精神医学的咨询,保障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健康水平,从而防止和减少精神疾病发生,使人们精神愉悦,有效对付各种精神压力。”
那么,对个人来说,如何能调节心理问题,预防精神类的疾病呢?
“首先是自我认知。”郭素美提到,再者心里感觉有压力或压抑时,要及时进行自我调节。调整有困难时,可寻求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引导、支持、鼓励,帮助求助者领悟到内心存在的冲突,矫正错误的认知,做出新的有效的行为,从而解决问题,完善人格。”此外,必要时要接受心理治疗,且要到有资质的专业机构,不可盲目就医。
针对孩子、老人及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容易出现的精神卫生为题,郭素美也一一进行了分析解答,提醒广大读者注意。
儿童青少年
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今年10月10日是第22个世界精神病日,精神健康问题再次引起市民的重视和认知。在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儿童青少年群体当中,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
今年8月份本报曾对一位离家出走的十三岁“问题女孩”小怀(化名)进行过报道。早早辍学、沉迷于穿越小说、频频离家出走,小怀作为问题少年的典型代表,报道登出后引起社会上众多市民和心理专家的关注。在采访中,黄河三角洲心理服务中心心理专家王乃武认为,造成该女孩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是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与其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孩子2岁时,她的人格还没有完全形成,母亲的突然离开使她经受了人生最大的一次‘分离焦虑\’,而此时父亲并没有担当起陪伴者的角色,以及后来父亲再娶,家庭环境集合了各种极端,都使她的心理创伤早早爆发出来。”
结合小怀案例,心理专家指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孩子”的背后更多的是“问题父母”。
郭素美介绍,现在很多家长更多关心的是孩子智力方面的培养,而对于孩子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却很少重视,这对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在现在青少年当中,多数都为独生子女,父母容易过分溺爱,以致忽略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如何让孩子远离心理疾病,郭素美建议,家长要做好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要与孩子多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同时要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知、换位思考及应对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在理解他人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年人
积极的心理调整至关重要
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逐渐增大,精神健康卫生问题已影响到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及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在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压力及为房子车子而奋斗生存状态下,焦虑、失眠、狂躁、抑郁等不良情绪经常困扰着一些年轻上班族。
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小张目前在东营从事传媒工作,因为媒体行业快节奏、压力大,小张经常出现情绪低落、焦躁、头疼等不良情绪和状态,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逼婚更是让小张无所适从。她告诉记者,自己知道这种不良情绪对工作和身体都有害,但无论怎样调节,总是跳不出来。“跟同事谈心,跟父母交流也无济于事,几乎是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专家指出,像小张这样的案例非常典型,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遭遇这样的心理障碍。
郭素美表示,职业人群在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无处不在。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通过积极的心理调整保持心理平衡,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面对繁忙的工作我们首先要平息自己焦躁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分析面临的困难,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再就是要学会自我暗示,相信自己能行,同时尽量让自己的工作环境变得舒适和宽松,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如果遇到问题,找一个可信赖的人倾诉一下,可以使郁闷的心情得以宣泄。”
老年人
易患老年精神障碍尽量避免独居
郭素美提到,精神问题也是心理卫生问题,它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并进行正规的诊断和治疗。”而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议也极为关键。
记者了解到,步入老年之后,人的生理衰老,内分泌系统机能衰退,心理活动也逐步减弱或改变,智力也可能下降,易患老年精神障碍,如老年性痴呆等。“所谓老年性痴呆是指发生于老年时期的痴呆,与年龄密切相关,是由大脑老化和脑血管病变所致,如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郭素美提到,目前的医疗水平尚不能治愈老年性痴呆,防治的主要方法就是针对病因及其症状,积极采取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避免或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戒酒、控制铝的摄入,避免独居,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要勤于用脑。”
(记者 赵尔靖 李长莲)
新闻推荐
广饶小伙发起免费搭车活动成员每日公布自己的行车路线,市民可联系搭乘
本报讯陌生的路口迟迟没有车,陌生人摇下车窗说提供顺风车服务,这样的车你会搭吗?27岁的广饶小伙子张强正在发起“绿丝带免费搭车”活动。爱心成员每日公布自己的行车路线,市民可以联系搭乘,不收取任何...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