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友”们正在菊生戏苑排练《二进宫》。在运吉小区的菊生戏院,经常会传来阵阵戏曲声,这是一群退休老人因为爱好相聚在此,此时的他们也要为了自己的爱好“疯狂”一回。经常到处演出的他们让人感觉如此的激情!
幼时承父命,苦练京剧
始终坚持奔走演出
7月14日下午3点,从胜中社区运吉小区内的菊生戏苑传出一阵阵锣声,闻声走到运吉小区最南边的平房内,一群“票友”正在排练京剧《二进宫》,这已经是“票友”们排练的第三天了。“每个人都有底子,时间会用的少点。”陈菊生说。这间菊生戏苑是一年前由陈菊生在胜中社区运兴党员服务社的帮助下成立的。目前已经发展到了30多名学员,每个月至少有5场演出。“票友”们的精彩演出不仅让他们多次获奖,更受到了群众们的喜爱。
1992年,陈菊生便与同样热爱京剧的高海滨等人聚在一起,交流京剧,慢慢地成了一个“京剧爱好组”。“对于京剧的喜爱来源于我的父辈。”陈菊生说。今年已经74岁的他出生于一个“京剧家庭”,在陈菊生还小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父亲严厉的京剧教导。“我记得7岁的时候,练功不刻苦,严厉的父亲就打,这一打自己知道疼了,练功更加勤奋,慢慢地就会了。”
类似于电影《霸王别姬》里京剧老师关师傅对于程蝶衣及段小楼似的练功“打文化”,年轻的陈菊生的京剧基础功底十分深厚,而长大后多次拜师更让他“生旦净丑”这几个行当都“拿得出手”。
高海滨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京剧颇受欢迎,一个月要演出30多场。现在我们不光在东营市市区演出,还经常会去偏远的农村表演。”陈菊生及高海滨带领着一群“票友”经常在各个地区义务演出京剧。“如果去偏远的地方,我们就打车去,带着乐器、道具,不管多远。”
爱好促使他们相聚在一起
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吴兆明从2006年加入到陈菊生的“票友群”里。“爱好促使我加入,退休前没有时间,退休后我要把我的爱好‘拾\’起来。”目前,“花脸”这个行当是吴兆明最拿出手的。“很感谢陈菊生对我们这些爱好者的悉心教导,在唱功、表演等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在京剧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目前,已经68岁的吴兆明几乎每天都要从胜利学院跑到运吉小区练功,虽然路途有点远,但吴兆明的心里还是乐呵呵的。
传统的京剧在老年人的世界里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粹,每一个发音,每一个走位,每一个音符都来源于数百年前流传下来的“章程”。但陈菊生及他的菊生戏苑在接受传统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创新。2013年,陈菊生编排的《唱支京歌给党听》在烟台南山举办的全国老年大学汇演中获得了三等奖。
菊生戏苑的“戏路”还在继续前进,7月14日下午5点,已经训练了3个小时的“票友”们还在继续排练,一阵吹拉弹唱过后,每个人都还沉浸在刚才的排练中,思索着每一个音调及步法是否到位。几天后,陈菊生要带着“票友”们到东城进行演出。每个月菊生戏苑的“票友”们都会在东营各地上演着他们最热爱的京剧。
新闻推荐
创业园区又称创业孵化基地,是政府为创业者搭建的制度性、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为新创的小企业提供有利于存活的公益性服务平台。进入创业孵化器的创业者,可以得到低成本或无成本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