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周强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省份,到持续30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新中国成立70年,广东实现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推动改革向纵深挺进,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勇立潮头 追求“第一”
“如果把中国经济看成一艘巨轮,广东就是巨轮前行的重要引擎。”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说。
当前,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已接近10万亿元人民币,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王珺说:“1949年,广东GDP只有20.27亿元,1978年才185.57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则从1952年的4.3%上升到了2018年的10.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28年全国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33年全国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36年全国第一;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5万家,全国第一……
繁星与明月同辉。多个“全国第一”背后是广东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结果。2018年,全省各类市场主体1146.1万户;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76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12家。
广州经济第一区天河区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8.76亿元,增速同比增长9.9%,率先实现筑底回升,体量在全国百强区名列第二位。
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
从深圳蛇口第一声炮响,到东莞引进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再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向社会公开发行,广东始终昂首船头,勇当全国改革开放先行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总数比2012年底减少50%以上,省级权责清单事项,去年从5598项减到3018项。”广东省发改委总经济师黄华东说,“今年广东进一步自我加压,要求工业项目开工前审批原则不得超过45个工作日。”
截至2018年,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广东设立外商企业17.1万户,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470亿美元,占全国的1/5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推外资加速落地。今年初,由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报告显示,广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表示,企业面临的堵点、痛点、难点主要就是营商环境问题。改善提升营商环境,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应该更有作为、更有担当的领域。
今年5月29日,广州黄埔区推出了第二批“秒批”事项,已覆盖全区22个部门共300多个事项。
“大湾”崛起 “牵引”未来
如火如荼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牵引着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
港澳居民居住证受理申领量超过7万多张;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税负成本实现与港澳趋同;粤澳两地保险业在横琴率先试点实现“两地保险、一地购买”。
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建设顺利推进,香港科技大学落户南沙,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设立72个科研机构,省财政科研资金可过境港澳使用。
继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去年开通后,南沙大桥在今年4月提前通车,深中通道建设进入岛隧阶段,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最新数据显示,广东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有超过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随着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的提速,粤港澳大湾区内创新要素加速流动,成为港澳青年创业热土。
打造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定位之一。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葛长伟表示,未来,广东将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交流合作,推动全省优势制造业与港澳专业服务业“组团出海”。 (据新华社广州6月1日电)
新闻推荐
加强权益保护 护航花季人生 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未成年审判新闻发布会
本报讯为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5月30日上午,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未成年审判暨典型案例新闻...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