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贾瑞君王晶
通讯员李江泽段达报道
本报东营讯5月27日,新户镇2019年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在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基层党校举行。“看到现在这个样子,你可能很难想象这以前是个闲置的大棚。自去年9月份这里改造成新户镇基层党校以后,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周边农村、相邻乡镇、甚至外县区的党员来这里参加培训,直接把这个村庄带活了。”东营市河口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国强介绍。
这个“改造”的党校拥有可以容纳160余人的礼堂,配套建设有“乡建食堂”、学员宿舍、乡塾公社等设施,集培训、食宿、乡村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党校综合体”让不少基层党员感叹,终于有了正儿八经的学习地儿了。
今年以来,东营市在全市39乡镇(街道)全覆盖建设“基层党校”体系,有效破解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缺阵地、缺师资、缺课程等问题,推进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常态化。
“冬训春训这办法挺好,但是要把全镇党员轮训一遍,地方难找、老师难请,我看难度不小!”以前如何接受培训是不少基层党员共同的疑惑。
培训规模不小,但推进不均衡、覆盖有盲区,党员领导干部、各领域党组织书记等群体培训多,普通党员培训少,甚至“零培训”。这些让基层党员反映的最多的问题,也让这次的调研更多地了解了基层党员的需求与心声。
上级规划有硬要求,但基层执行有困难,特别是场地难找、优秀师资力量缺乏、课程的设置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导致一些制度没有办法从墙上落到执行上。
为切实破解这些难点问题,东营市试点建设“基层党校”体系,推进上级党校职能向基层延伸,让广大基层党员不出镇街,就能就近接受正规的党校培训。
建设“基层党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把现有资源整合好,把各方力量凝聚好,才能实现“1+1>2”的效果。为此,东营市着力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盘活用好全市各类培训资源,为“基层党校”体系建设提供支撑。按照“阵地共用、特色鲜明、开放运行”的原则,东营市对各级新型农民学校、党性教育基地、党员活动室等各类场所进行整合,建设实用、规范、共享、开放的“基层党校”培训阵地。新户镇利用闲置大棚改建“基层党校”,大码头镇把“基层党校”建在农村示范基地上,孤岛镇等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层党校”,通过阵地共用、开放运行,实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
党校建起来了,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好。为此,东营市依托全市党校系统,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库,吸收党校教师、领导干部、先模人物和“土专家”“田秀才”等参加,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依托“学习强国”APP、“灯塔—党建在线”网络平台等,建立“网上党校”,开设“网络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拓宽党员教育培训渠道。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一题四单”机制,由县区党委点题、组织部门列单、培训机构竞单、党员干部点单、政府出资买单,引入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力量,更好满足基层党员多样化、个性化培训需求。
东营市委党员教育中心主任王兴法表示,“通过‘基层党校’体系试点建设,我们找到了一条接地气、有实效的党员教育培训新路径,广大基层党员有了的理论学习的‘加油站’”、修身养性的‘充电桩’”。
新闻推荐
□王松当前,按照中央和省机构改革总体部署,东营市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一批新组建的机构陆续挂牌成立。新机构“挂...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