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10月27日召开的全省地方病防治协调小组工作会上,省地方病办公室通报了甘肃省地方病发病状况。据统计,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有2种以上地方病发生,有73个县(市、区)有3种以上地方病发生,环县、两当县和礼县等甚至多达7种地方病。病区受威胁人口2600多万,各种地方病现症患者约113万,合并2种或2种以上的地方病患者约占总患病人群的一半以上。
新闻解读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甘肃是全国地方病发病较重的省份之一,主要地方病有:
碘缺乏病。全省86个县(市、区)均存在程度不同的碘缺乏问题,有现症甲状腺肿大病人10多万人还有克汀病人11786人,成为制约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影响人口素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临夏、甘南、陇南、张掖等部分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离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
大骨节病。甘肃省是大骨节病重病区省份之一,主要在庆阳、平凉、陇南、天水、定西、临夏和甘南的37个县、412个乡镇流行,临床Ⅰ度以上患者超过14万人。经过30多年的防治,全省大部分病区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局部地区病情不稳定,有回升势头。
克山病。病区分布在甘肃省天水、陇南、庆阳、平凉和定西的28个县,其中陇南病区发病较严重,占全省历年发病总人数的69.3%。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甘肃省开始在病区推行强化补硒等综合性预防措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营养日趋合理,发病率逐年下降。
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甘肃省氟中毒和砷中毒主要为饮水型。全省有现症氟斑牙85万多人,氟骨症患者近2万人。砷中毒现初步确定病区分布在甘南、陇南、定西、武威和庆阳等5市(州)的10个县、58个村。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动物及其产品。全省均有不程度的流行属羊、牛、猪型菌的混合疫区。2005年以来,每年都有新发病例出现,而且有向城镇发展蔓延的趋势。2009年是甘肃省近10年来疫情最严重的一年,新发现169例病人。
黑热病。目前我国有6个省区有黑热病发生和流行,甘肃省的发病与流行仅次于新疆位居全国第二,且近三年报告病例同期比增幅高于新疆,成为我国黑热病发病人数最多的省份。甘肃省黑热病发病主要集中在陇南、甘南等6个市(州),均属动物源型黑热病疫区,犬是主要传染源,犬的感染率可达30%。
此外,麻风病、包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也在甘肃省局部地区流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兰州电影制片厂获悉,甘肃省投拍的数字电影《生死金天鹅》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11月13日在甘南卓尼开机。该片由甘肃省文联副主席尕藏才旦等创作,反映了...
甘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