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连日来,本报对市区街头的落地线缆进行了连续报道,但依然没有任何单位进行处理。1月13日,记者对市内各大小区的线缆进行调查时发现,布线混乱、乱拉乱接的现象更为严重,安全问题成为小区住户的心病。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下西园一小区看到,数捆线缆盘在一楼窗户外,还有一些直接绑在窗户外的防护栏上。在火星街一小区,电话线、网线等从墙外直接进入住户家,线缆纵横交错,废弃的线头耷拉在楼外,既不安全也不美观。在某中医院输液大厅门前,一根白色线缆穿过树杈悬在空中。在甘南路一小区,墙上的线缆被临街铺面后堂的油烟熏得乌黑油腻,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在采访中,文化宫和西关十字南公交车站附近的大量落地线缆又引起了记者注意。虽有一些被系到了电杆上,但还是存在安全隐患。在西关一家小吃城门口,三根线缆已经松动,耷拉在两个电杆之间,还有数根线缆头从高处垂下来,行人不得不从旁边绕行。
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其实小区和一些公共场所的线缆隐患不比街头少,政府部门在整治线缆的同时,应该追究线缆所属单位的责任,彻底排查和整治隐患线缆,还市民一个安全整洁的居住环境。
专家说法
线缆隐患暴露出深层次社会问题
甘肃诚信律师事务所潘从金律师认为,不管是街头的落地线缆还是小区乱拉乱接现象,暴露出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管理部门缺乏更有效合理的监管,到现在连肇事线缆的所有单位都难以确认。城市线缆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架设或拆除的,而管理部门却无法确定遍布在城市上空蛛网似的线缆是何单位或个人架设,令人难以置信。再者,反映出公民法律意识的淡漠。我国法律对此类责任的划分和承担有明确规定,悲剧发生后,受害人或家属应及时拿起法律武器,通过法院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一味的诉求于政府和社会。
相关单位各自为政导致尴尬局面
兰州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慧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城市里的所有建设项目都应该遵循总体规划的要求,如线缆的设置应通过规划和批准,在市政建设中统一施工纳入地下,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投资,又可以不打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但兰州市区的现实状况是,各单位往往各自为政,以至于出现了这种尴尬局面。
新闻推荐
原生态民歌陶醉观众柏文表演激情四射本报讯农历兔年春节即将到来,昨日,“新春·新年·新兰州”2011年兰州市春节团拜联欢会正式录制,将于1月3...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