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代表(左一)上台领奖
本报讯即日起,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在兰州晚报正式启动,该活动是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09年4月26日发起的一项全民公益活动,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综合发展问题和生活条件。兰州晚报作为甘肃省唯一一家主办媒体,通过3年来的连续报道,获得社会各界的积极回应和极大反响,多家单位给予高度关注,捐款捐物,使得多所小学的学生得到了爱心包裹,圆了孩子们的梦。
小包裹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圆梦
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快乐的权利,但在贫困地区的农村,还是有许多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画家梦中只有一支孤单的铅笔;他们的“球星梦”中只有一个廉价的皮球;他们的“歌星梦”中只回荡着几首简单的歌谣……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的《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中,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生对音、体、美课程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其现状远远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很多贫困地区的小学,连最基本的音体美用品都没有。美术课基本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简单地“灰白”临摹;音乐课成了流行歌曲的教唱课;体育课要么是集合整队跑跑步,要么是“一个哨子一堂操”。也许,一盒水彩笔,就能让他们的梦想更加五彩斑斓;也许,一个篮球,就能让他们的梦想更加活力四射。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圆孩子们的梦想,今年的“爱心包裹”项目内容在往年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创新。除常规的学生型美术包和学校型体育包之外,中国扶贫基金会今年还在包裹内容上新增了学校型音乐包,以老师教学用具和学生打击乐器为主,能够满足贫困地区小学开展音乐教学的基本需求。而在项目内容上,除了常规的组织爱心包裹捐购之外,还突出强调了“音体美教师培训”和“志愿者支教”这两项内容,以达到全面改善农村小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今年活动将侧重西部地区
兰州晚报自2009年“爱心包裹”活动开始至今,每年都高度关注活动,并对其进行大量的跟踪报道。多次联合活动主办方,组织爱心包裹捐购、音体美教师培训、志愿者支教等活动,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音体美教学现状和学习生活条件,给孩子们送去一对一的关爱。获得主办方颁发的2010年度爱心媒体称号及2011年媒体突出贡献奖。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的受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20日,甘肃省庆阳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都在“爱心包裹“活动中受益。记者在甘肃省2011年受益数据表格中看到,甘肃省共收到学生包裹2176件、温暖包裹15件、学校包裹63件,金额共计28.36万元。今年活动主办方将重点关注西部偏远地区的贫困孩子们。
“爱心包裹”的捐赠方式
2012年,本报将继续关注“爱心包裹”活动,希望社会更多的人来加入这项活动,兰州晚报将和您一起尽自己的力量,将孩子们的渴望变成现实。“爱心包裹”项目圆梦2012,让我们一起,圆梦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音体美梦想!
“爱心包裹”项目参与非常便捷。中国扶贫基金会依托中国邮政在全国开通3.6万个爱心包裹捐赠站,爱心人士走进身边的邮局,即可一对一关爱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的小学生。
同时,项目还开通了网上邮局、腾讯月捐、支付宝等在线捐赠平台。
登录项目官网www.aixinbaoguo.org捐赠热线:010-62639775/76本报热线:0931-4286666
新闻推荐
本报讯虽然昨日已立夏了,可当日的高温仅为23℃,在阵雨的相伴下,感觉天气温湿适宜。短期内,兰州市天气转晴,气温渐渐回升。昨日16时20分,兰州中心气象...
甘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