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多日的夏日燥热天。天气预报说有降水天气在几日内将来到我生活的这个城市,于是心里怀了一些期待着。双休日的清晨,撩起窗帘一望,天空阴云密布,雨之将来的样子,心底感到有点欣喜。回到床上,打开了床头放的《本草纲目》,有意翻到了“水部”。
李时珍说,水,上为雨露霜雪,下为海河泉井,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可见水对这个世界、对万物、对人是多么的重要。没有水就没有了一切生命。更叫人可亲的是,水不但维持着人的生命,还能治愈人的一些疾病。在《本草纲目》里,能治愈人的疾病的水都是上水,即雨露霜雪。
李时珍说,“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雨水里最珍贵的是立春之日的雨水,宜煮煎发散和补中益气的药。因为立春之日的雨水是春天升生而发的气,古代药方中说,如果妇女无子,立春这天夫妇各饮一杯雨水,同房会有孕——取万物在立春开始发育的意义。我国江淮以南五月的梅雨水可以洗人身体的疮疥,消除瘢痕。
露水在夏日和秋日的早晨才能看到。李时珍说,“露者,阴气之液也,夜气着物而润泽于道傍也。”露水宜煮煎润肺杀虫的药。从百草头上收取的秋露水能止消渴;八月朔日收取的露水摩墨点太阳穴可止头痛,点膏盲穴可治劳疾,叫天灸。秋露造的酒最清冽。古时,汉武帝用金盘接露和玉屑服食;杨贵妃每日早晨吸花朵上的露水,“以止渴解酲”。人身上有疮和破伤,触了草上的春雨和秋露,即可解痒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讲了两个关于露水的事儿:薛用弱《续齐谐记》云,司农邓绍于八月的早上进入华山,见一个童子以五采囊盛取柏树叶上的露珠,邓绍问干什么,童子回答说是赤松先生用来明目。郭宪的《洞冥记》里说,汉武帝时,有个叫吉云国的地方,出吉云草,人服食后于身体无害。太阳照到吉云草上时,草上的露水呈五种色彩,东方朔取了玄、青、黄三色的露水,各装了五盒,献于汉武帝,汉武帝赐予群臣服用,群臣的病全都痊愈了。
秋露到了冬天因为天气寒冷就成了霜。李时珍认为“阴盛则露凝为霜,霜能杀物而露能滋物”,霜和露的性子随着时间的不同而相异。服用冬霜能解酒热,治伤寒鼻塞、酒后诸热面赤;用冬霜和蚌粉,敷暑月里的痱疮及腋下赤肿,可以立时治愈。
到了冬天的时候,雨水便成了雪。李时珍说,按刘熙的《释名》云,“雪,洗也。洗除瘴疠虫蝗也”。凡是地上植物的花都是五瓣,雪花则是六瓣,是“阴之成数也。”能治人疾病的雪是腊月里的雪,大宜农作物,能杀其中的虫蝗。腊雪能解一切毒,治瘟疫、小儿热痫狂啼、大人“丹石发动”和酒后暴热及黄疸。用腊雪洗目可退赤;用腊雪煎茶煮粥,可解热止渴。腊雪宜煮煎伤寒火暍的药物,涂抹痱子也好。
读着《本草纲目》,记起了《红楼梦》里与此有关的事儿。薛宝钗从娘胎里带来一股热毒,犯病时,吃一种特制的“冷香丸”,药方是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四样花蕊于次年的春分那日晒干和药末子一齐研好,再要农历节气雨水这天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天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天的霜十二钱、小雪这天的雪十二钱,调匀,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做成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瓷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病时就拿出来吃。想来,这“冷香丸”真是齐聚了花和水的精魂,聚合了自然之精华。
古人用春雨夏露秋霜冬雪来治愈疾病,真是符合了天地人之间的一种和谐,那样的治病过程充满了一份温情,竟有些诗意,真正是一种身心的治疗,今天的现代人真是望尘莫及。我也是一个现代人,雨水露霜只存在于我世俗的日常生活里,此时读到《本草纲目》的“水部”时,关于它们的记忆一下子从心底深处翻了上来。
刷刷的雨中,父亲牵着一头骡子,骡子的背上骑着年老的姨奶奶,我和同样十二三岁的表姐跟在后面,在崎岖的山路上踏着泥水行走着。姨奶奶的家在离我家六七十里地外的后山里。姨奶奶有四个儿子没有女儿,有四个女儿的外婆便把我的母亲过继给了姨奶奶。母亲在姨奶奶家一年后就出嫁了。母亲很尽力地表现了一个“女儿”的义务,每年农闲时节总要让父亲把姨奶奶接到我们家过一段日子,让她感受一份“女儿”的关心。那一天,是夏收农活忙完后刚刚进入秋天的一天。早晨从姨奶奶家出发时天阴着,走到半路上雨下了起来。雨大一阵小一阵,一直走了几十里山路到家里,我们的浑身淋得湿透。在大半生的生涯中,在雨中走路的经历应该很多,翻检记忆,感觉那次是我在雨中走路时间最长的一次。很多次在雨中走路的情景没有留下影响,唯有这一次,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很平常很平常,那在雨中行走的情景却留在了记忆里。
看见露水的日子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每个星期天不去学校时,我都要代替父亲到山野里去放家里的十几只羊。天麻麻亮的时候,赶了羊到了山坡上,太阳冒花的时候,大地上的景物渐渐清晰起来,植物们的叶子挂着晶莹的露珠。羊们低着头享受一般地啃食植物的嫩叶。父亲说,羊吃了有露水的草会很快地长膘。露水易失。当太阳从山洼里爬上天空,露水在阳光下顷刻间就会消失。告别少年时代以后,我从书上读到了古人曹操以露水做比喻感叹时光匆匆的诗句“臂如朝露,去日苦多。”居住生活在城市里,再也没机会看到早晨的露水了。最近一次看到露水是在甘南玛曲草原。早晨,出了县城向草原走去,马路两边的草地上,一株株绿草尖上挂着一颗颗露珠,映着刚刚出来的阳光。
霜也是易失的东西,太阳一出来就不见了,只有早起的人能看见。有霜的时候,天气已经寒冷了,小孩子怕冷不早起,就更加看不到了。有一片霜在我的记忆里出现。那是一个初冬,城郊马滩堂姐家的姐夫得了重病。那是一年里压韭黄的紧要时节,耽误几天就没有了一季的收成。我们四个大大小小的堂弟兄去帮堂姐家压韭黄。天刚刚亮,我们来到黄河边的滩地里,在韭菜沟垄上压麦草、压土。从家里往滩地上走的时候,路上、田垄地上,那些枯了的草上,有一层白白的霜,霜厚的地方,脚踩上去轻声地咯吱咯吱地响。那是我乡村生活里一次清晰看见霜的经历,翻检记忆,再没有出现同样的情景。
相比之下,雪的记忆比较多。感觉里,那时的山村每年都要下好多场雪,有时候整个冬天就在人们的扫雪中度过了。下了雪,清晨先要扫房顶上的雪。从墙头小心地爬上房顶。四处一看,家家房顶上都有一个人在躬身扫雪。往远处展望,山、沟、坡、梁,远远近近,满世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直到春天到来的时候,山野里的积雪慢慢融化了,水沟里流着昏白的雪水。
相比与乡村,感觉城市生活远离了雨露霜雪。当这些记忆的情景涌上心头的时候,就像《本草纲目》里的水一样,它们润泽着我此时的心田……有声音在窗外响起,外面的天空终于下起雨水了。我合上《本草纲目》,听着那刷刷的水的声音。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4日,被欧洲拜占庭王室颁予“圣约翰骑士勋章”并册封为爵士的旅美“爵士”华人画家李自健将在省博零距离与兰州观众进行艺术交流。...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