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大早,家住五泉下广场的杨保国就爬上了皋兰山。“我坚持爬山有20年了,每逢周末心里就痒痒的,只有爬一次山才舒服。”杨先生对记者说:“现在山上处处有景致,一边锻炼,一边闻着花香,听着鸟语,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城市的美不仅要有山有水,更需要有鲜活生命的绿色。近年来,兰州市以创建全国园林城市为抓手,以建山水兰州、生态绿城、黄河之都为目标,在进一步巩固扩大南北两山绿化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实施新增百万亩绿色生态工程,大力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城市园林建设、生态文化景观建设,坚持普遍绿化和重点绿化并举,绿地建设与绿地管护并重,规划建绿和以法治绿并进,大力推进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由分散绿化向体系生态的转变,由平面绿化向立体生态的转变,由景观绿化向人文生态的转变,城市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片,城区绿色成林”的生态环境体系。
南北两山兰州城市标志性的景观带
在兰州的绿化史上,南北两山书写着最浓重的一笔。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南北两山已成为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明个性,融合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丝路文化和现代文明等文化内涵,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交流等多功能于一身的,体现兰州地方特色的绿色生态园林,成为兰州城市标志性的绿色生态景观带。
目前,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58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植物种类已达75科424种,常见的脊椎动物76种,其中鸟类55种,初步形成了一个人工森林生态体系。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特别是兰山公园、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等文化旅游景点在南北两山相继建成,两山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历史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和绿色消费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体系。目前,共有森林公园20多处,休闲游览基地80多处,总面积达2万多亩,年接待人数超过200万人次。科研数据显示,南北两山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1999年为4.6亿元,2005年为19.2亿元,2009年达到25.5亿元。年涵养水源3997.46万立方米,年固碳量75.22万吨,年释氧量73.51万吨,年滞尘量75.20万吨,年固土量277.65万吨,年减少黄河泥沙量61.12万吨。
南北两山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净化空气、固碳释氧、提供游憩旅游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已经开始发挥其后劲十足的潜在作用。就如同一个巨大的人造氧吧,正在为兰州市的生态环境改变而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养分。”业内人士这样说。近日,在安徽合肥市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暨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文化村授牌仪式上,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区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称号。
新区建设打响“生态牌”
“新区建设,生态先行”。兰州新区在建设之初就打出了“生态牌”。市委、市政府要求,兰州新区要打造成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把兰州新区绿化作为生态林业建设1号工程来抓,用10年时间,在新区新增森林面积50万亩,使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6%以上,实现“生态新区、兴业新区、宜居新区”的目标。
如今,在新区纬一路两旁,近万棵乔木绿影逶迤,50万余株花灌木、小灌木和近8万平方米绿地将这里装扮得如一幅美丽的油画。中央分车带内黄刺玫、丁香、榆叶梅、紫叶矮樱、黄杨、金叶女贞等花灌木抱团成簇,生机盎然,两侧绿化带目前共平整场地15.74万平方米,换填农田土16.04万立方米,种植国槐967株,刺柏1043株,樟子松750株,刺槐914株,云杉720株……东一干防护林带去年完成造林1.3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30.4万株,今年补植各类树木50多万株,全面完成了东一干防护林带的建设任务。目前,兰州新区生态建设已完成2.9万亩,占今年目标任务的58%,新区范围尚未完成的2.1万亩,具体将由管委会负责落实1.1万亩,市林业局负责落实1万亩,目前,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目标任务年内将全面完成。生态建设使得荒山秃岭变为郁郁葱葱,风吹石头跑的情景被鸟语花香绿树草地代替了。
六大出口整体“美容”
加快实施城区六大出入口景观整治工程建设,是“做美兰州”的必然选择。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品位,今年,兰州市开始实施城区六大出入景观整治,并将其列入今年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六大出口的景观整治要利用好优势,又要突出独特性,真正做到一个出口一个景观、一个出口一个特色、一个出口一个亮点,全力打造具有多景点、多层次的城市“大门庭”“迎客厅”。
根据方案,从2012年起,兰州市将集中力量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城区六大出入口景观整治任务。其中,今年将完成天水路、大砂坪、沙井驿三个北出入口的景观整治任务,完成东出入口、南出入口、西出入口的规划设计和前期土地储备、拆迁、整理及面山绿化和川城区部分园林建设任务。2013年,完成东、南、西三个出入口的绿化、环境整治、园林建设任务。为加快整治进度,市上成立了指挥部,并与各责任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启动实施了综合整治工程。
目前,沙井驿出入口完成41户、1.5万平方米房屋和5.93万平方米用地的征收工作。兰渝铁路桥以南的绿化正同步跟进,种植草坪3.2万平方米,开挖水域0.9万平方米,种植垂柳等乔木2000株;大砂坪北出入口完成整地
42.67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5万多株,其中大规格苗木2000多株,香花槐、云杉、火炬等苗木4.8万株;西出入口、南出入口、东出入口及天水路北出入口均完成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
积极打造生态园林“五线谱”
近年来,兰州市全面提高了黄河风情线园林绿化的档次和水平,将风情线打造成集绿色景观、城市风情、健康出游、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景观长廊,组织实施了黄河风情线提升改造工程,以山为依托,以水为伸展,扩大绿地面积,调整植物结构,增加绿化总量,丰富文化内涵,规划建设了龙源、体育公园、百合公园、银滩湿地公园、市民广场及“生命之源”、“人与自然”等园林景观,实施了大规格苗木栽植工程,种植大规格苗木2万多株,全面提升了景观水平。为进一步扩大风情线品牌效应,打造国内知名的旅游品牌,兰州市还编制了《兰州市黄河风情线整体提升改造概念规划》,将黄河风情线由西向东划分为“黄河源”、“黄河情”、“黄河魂”三大特色景观区域,从文化景观线、滨水景观线、绿色出行线、市政景观线和建筑景观线五个方面进行规划建设,打造城市生态园林的“五线谱”。
组织实施黄河兰州段湿地建设
城市湿地是地球之肾。从前年开始,兰州市就开始了对新城黄河大桥至桑园峡的黄河河滩湿地的摸底调查。计划在未来的发展中,准备建设五大湿地公园和20个景园。完成了黄家滩湿地、代家湾湿地、马滩湿地、中心滩湿地、滩尖子湿地的前期工作,由各区政府组织实施。湿地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主要进行滨水景观建设,对河道进行整治,恢复湿地,修建广场、道路,种植水生植物等。二期工程进行黄河文化景点建设。
专家认为,湿地建成之后,可恢复湿地的原生态,恢复湿地生物的多样性,进而提升整个市区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对水资源的净化,对植物、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等等,对市民而言,则有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公园、城区绿地整体提升从2010年开始,兰州市投资1.6亿元对五泉
山公园和白塔山公园进行整体的改造提升,对兰州碑林也进行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和景观提升,同时,还对南山公园、儿童公园、雁滩公园等市上各公园进行了提升和改造。按照市上要求,从今年开始,兰州市还要加大对50个主题公园、游园、小广场的建设力度。开展了母亲广场改扩建前期工作。以黄河母亲雕塑为核心,以小西湖公园为依托,拓展空间、完善设施、建设景点,打造以感恩母亲、祈福母亲、怀念母亲为主题的景区。开展了儿童公园易地建设选址和动物园搬迁的前期工作。开展了东西大通道绿化整治工程和绿化精品示范街建设工程,对贯穿城区的城市主次干道进行了绿化整治和改造提升,及时补植缺株断档植被,更换老化树种,扩大绿地面积,丰富植物空间层次,增加植物景观,道路绿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重点打造酒泉路、甘南路等绿化示范街,为全市道路绿化树立样板。坚持道路绿化与工程建设同步跟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605#路、608#路、南山路东段等新建道路的配套绿化工程。
绿色雕塑为城市增添灵气
近几年,被谓为世界园林艺术奇葩的绿雕频频亮相街头。伴随着马拉松国际赛事和“兰洽会”等重大节会的举办,兰州市的绿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今年,兰州市在城区重点路段和节点摆放320万盆鲜花和45组绿色雕塑,用鲜花装扮城市,用绿色雕塑点缀街景。这些用花草塑造成动物、吉祥物、建筑物、几何图形等多种立体造型,经过艺术家的妙手,不仅给这些绿雕赋予了灵气,同时也形成长期性的立体绿化景观,给城市增加艺术文化内涵,使城市多了几许灵动。
市民郭尚琪老人告诉记者,没想到近两年这种雕塑在城关也能看到了,有种给人亲近自然享受别样风味城市的感觉。近些年来,兰州市园林景观的大项目、好项目不仅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也让城市绿化走过了从量到质的飞跃。
截至2011年底,兰州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了429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1707公顷,绿地率达到了23.13%,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5.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9.59平方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城关区住建局获悉,继10天前对首批20条小街巷改造进行竣工验收后,该局又于当天邀请市城建和市城建设计院的专家、区财政和发改等近10个单位的负责人组成验收组,召集设计和监理、...
甘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