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甘肃即遇喜事,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继兰州新区之后,甘肃又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文化建设战略平台。2月1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新闻发布厅还就甘肃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情况举行发布会。在现场发布会上,来自国内外百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聚焦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情况,并提出了相关问题。这样的大“动作”也引起了广大网友对于甘肃新文化战略平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关注和热议。
在获悉了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时,这一好消息就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迅速转发和扩散,用当下颇为流行的、也是网友们评述频繁的一句话就是:甘肃“摊上”好事了。
网友“兰州老人家”: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近日正式获国务院办公厅批复,这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文化建设战略平台。意义重大,机遇良好,目标明确,布局得当。乃甘肃幸事,国家幸事也。作为一名甘肃人,一名兰州人,拭目以待,可喜可贺也。也当投身之中,贡献绵薄之力也。
网友“大豆阿妈”寄语:“甘肃能抓准机遇,开篇做这个大文章,实属不易,要珍惜、努力、拼搏!”
北京网友“老陶家”:甘肃要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如何保护优秀文化资源、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需要各种有效探索。
网友“敦厚仁二郎”说:好事情啊,希望甘肃抓住这次机会,把工作做实了。另外,我的家乡天水秦安有很多值得开发的东西,希望能够得到发展。甘肃有许多值得保护和开发的东西,需要系统地规划和宣传,希望有好的效果。
网友“兰州老人家”则说: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近日正式获国务院办公厅批复,这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文化建设战略平台。意义重大,机遇良好,目标明确,布局得当。乃甘肃幸事,国家幸事也。作为一名甘肃人,一名兰州人,拭目以待,可喜可贺也。也当投身之中,贡献绵薄之力也。
网友“盐川一棵”则奉上一首诗来表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立的重要意义。“举目望去,春神降临,黄河上游的大雪、祁连山的大雪、大地湾的大雪、丝绸之路的大雪、敦煌的大雪、李广的大雪、李白的大雪、麦积山的大雪……覆盖了故乡甘肃,酝酿庄严,而在大地的深处,热火奔涌,恰埋藏着无限的起承转合与叙述的章回。无疑,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乃是一则伟大故事的开篇。华音初奏,当仁不让,领风气之先。”
网友“大豆阿妈”在转该帖时寄语说:“甘肃能抓准机遇,开篇做这个大文章,实属不易,要珍惜、努力、拼搏!”
兰州网友“酷景甘来”说:甘肃旅游要火了,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河西走廊,甘南香巴拉,陇东天水平凉庆阳华夏文明传承,黄河文化,甘肃旅游有了新引擎。
湖北武汉的网友“meimaolia”说:赞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走自我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社会建设未来发展的方向。愿甘肃省成为启动文化建设的示范区,为中国文化经济建设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北京网友“谢晖”说:曾漫步台北,发现有条“甘谷街”。好奇吾乡穷僻之所,何以偌大台北居然以它为街名?进考索之,原来甘谷街上有伏羲庙。不由令我想起家乡民谚:“嫑看甘谷地方碎(小),伏羲皇帝头一辈”。甘谷因传是伏羲这个文化符号之故乡,被对岸记住,却被此岸遗忘。还好,国新办昨发布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江苏网友“志愿者刘齐”这样记录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我每次去甘肃,都会被这块文化资源富集地所震撼,在保护传承创新上,甘肃不落后。”
也有网友对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大手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甘肃网友“刀锋”说:项目很好,资金不少,关键是把资金用到项目上。还有就是人才的问题,传承与发扬也要靠人才,建设也要看人才。
北京网友“老陶家”则说:甘肃要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如何保护优秀文化资源、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需要各种有效探索。
湖南网友“周自祥”则将视野放到了国家层面上,他认为,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最具顶层设计的事,“实际就是要具象龙文化。另一个举措可以湖南湖北联合整个打响江南文化即凤文化或水文化为大主题的具象区,让龙凤呈祥中华文化可见可触可体验可传播。关键是资本与人才如何被导入,核心是决心与执行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今年四川省将继续实施“萤光支教”项目。据悉,该项目由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出资,上海市教委、共青团上海市委和甘肃省教育厅共同实施。该项目主要通过上海市教育...
甘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