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9日专电题(记者周玮)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正式批复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甘肃继兰州新区之后,又一个摆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文化部部长蔡武、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发展蓝图。
经济欠发达省份借力文化“突围”“这里历史文化星罗棋布,文物古迹众多,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堪称民族和世界文化瑰宝;红色文化地位突出,红军长征会师胜地会宁等承载着生动的革命历史;这里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庆阳香包、河州花儿、甘南藏文化等特色鲜明;现代文化闪耀光芒,《读者》杂志被誉为心灵读本,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被称为民族舞剧里程碑……”正如王三运所说,“陇原大地堪称一座艺术殿堂和文化宝库。”
据有关部门统计,甘肃的文化资源丰厚程度在全国排名第五,但与此同时,其他经济社会指标则排在末尾,是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处在这个似乎“两难”的境地,甘肃省酝酿借力文化“突围”,提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设想: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把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把转型跨越发展与群众文化需求结合起来,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加快文化大省的建设。把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甘肃的新思路得到了中央文化主管部门的积极呼应和支持。蔡武说:“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打破现有的行政界线,提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他们的思路与中央的有关精神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是一个从实际出发的创新之举。”
如蔡武所说,这次中央批准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把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将分两步走:现在到2015年是第一阶段,主要是编制出台总体规划,一批重点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启动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公共文化服务明显改善。从2016年至2020年是第二阶段,主要的目标是使大多数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和西部现代文化创新发展高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新闻推荐
铜车马阵展姿 “东方微笑”露容 甘肃省15个优秀旅游商品角逐全国大赛
本报讯 10月13日下午,由省旅游局、省旅游协会主办,各市州旅游局协办的甘肃省首届旅游商品展示评选会在兰州举行,全省13个市、州旅游局负责人、56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省...
甘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