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意味着暂时跳出生活圈,用异域的风土刷新原有的经验世界。难怪台湾作家蒋勋又把旅行称作“出走”。他认为,一个人在熟悉的环境待久了,敏感性会逐渐丢失。“这时候,就需要出走。”事实即如此,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越来越浮躁,充满负能量。我们需要唤醒内心深处被掩藏已久的激情,哪怕只有一次。那就上路吧,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把旅行当作心灵感知的过程。
在旅途中绽放自我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经历普通,生活波澜不惊。她叫朱佳嘉,大学毕业后跟大多数80后一样,成为标准的“外企白领”。起初她也挺满足,小日子就这样过着。可久而久之,耐不住性子了。她决定先让双休日名副其实,宁愿少挣些,也要出门看世界。从上海及周边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全国,甘南、九寨沟、凤凰古镇……
走得越远心就越野,接下来应该是出国了。可时间呢?2010年初朱佳嘉写了一句话:
“在喧嚣的物质面前,我们的精神比皮肤更需要不断的补给与保养。”她果断辞职,踏上前往柬埔寨的行程。彼时国内刚兴起柬埔寨自由行,朱佳嘉经历了几番波折。不过,当吴哥窟出现在面前的时候,所有付出都值了。站到梁朝伟站过的“树洞”旁,她隐约也听到了自己的秘密。
迈出了第一步,视野和勇气成倍增长。朱佳嘉选择的地方越来越另类,“不管是不是旅游胜地,我只听从内心的召唤。”因为对玛雅文明感兴趣,她去了墨西哥。因为热爱徒步,她去法国攀登“欧洲第一峰”勃朗峰。她甚至游历了一般人感觉“不靠谱”的印度、伊朗等地。
每次回来,朱佳嘉都会撰写攻略、见闻,并贴上博客。她的博客名为“J调de华丽”。写博客的初衷是传递经验,让后来者少走些弯路。没想到受网友追捧,成为了知名旅行作家。最近,朱佳嘉将文章汇集成《途经你华丽的盛放》一书。她特意挑了土耳其、印度、伊朗和墨西哥4个国度描写,都是国人较陌生的。她的观点是:“人越少越容易看见自己。”
如今的朱佳嘉处于“半旅行半工作”的状态。“为了生计,我不可能永远不工作。但是通过旅行,我能暂时跳脱日常的生活,感受异域风情。”
到远方寻找自己
有时候罗丽媛会疑惑,自己那么爱到远方去旅行,究竟是要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是要寻找回自己?最明显的例子是,每次到香港,她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联想到故乡上海。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港。
“我曾在虹口区住过一段时间,出门就是公平路码头。”罗丽媛说,那一带曾经码头林立,黄浦江上漂来的咸湿空气,构成了她对母亲河最深的记忆。不过随着码头渐次消失,港口功能退化,如今站到黄浦江畔,已经没多少“大码头”“上海滩”的感觉了。尽管轮渡尚在,还有观光游轮,罗丽媛却怎么也寻不回熟悉的味道。所以她只能去香港维多利亚港。在这里能让她想起“老底子的上海”。香港的老街同样让罗丽媛痴迷。它们宽宽窄窄,有民居亦有小摊贩,“我想起了上海弄堂。”她始终认为,人生,是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因为短浅人生里,最好的时光始终在路上。因为缱绻时光里,最美的自己始终在远方。因为在最好的旅行中,最终会遇见那个你最想成为的自己。罗丽媛笑言,“只有不断走出去,打量异域生活的细部,才能返照内心。“我去远方,是为了寻找自己。”
慢下来的时光最美好
作为看韩剧长大的一代人,从15岁起夏奈就一直想去韩国住几天,走走、看看,尤其要品尝韩国美食。十年后得偿所愿,感觉却不那么美好,比起《大长今》中摆设精致的韩餐,以及每一部韩剧都会出现的帐篷宵夜小地摊,“差距不是一点点。”
这就是旅行,现实永远和想象不同。“会有失望,但更多的是亲身经历后的恍然。”
但滋味也隐于其间,说到这里,似乎也没见夏娜去过哪些景点,没有多少奇闻异事,更不曾疯狂购物。所谓“慢旅行”,即如此。他的想法是,平时的工作就够忙了,旅行为什么还要急匆匆?只有在慢悠悠的行旅中,观察异乡异地,才能从忙碌中抽出身。
“旅行对我而言,就是换一个地方生活。”从别处的生活细节里,他找到了自身的位置。因此,夏奈的旅行事先没规划,不赶场,也不刻意追求新奇的体验。“与其出海看鲸鱼或坐轮渡环海,不如找个咖啡馆读一下午小说,晚上再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旅行的意义在他认为就是,我们不仅要看外面的世界,也别忘了“所处城市的微小面”,因为我们的心牵系于此。□据《生活周刊》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15日,省纪委通过甘肃廉政网通报5起明察暗访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2013年以来,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宣传出版培训中心违规...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