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抓好第一资源、服务第一要务”,全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素质不断增强,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不断改善,人才效能不断提升,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较强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兰州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多年的实践证明,人才,特别是高端领军型人才,在抢占发展先机、推动转型跨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此,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在全市开展首批领军人才评选活动,从全市各行业、各领域评选出90名领军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扶持和使用,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2014年,在考核、淘汰、吸收的基础上,将庆阳市领军人才规模扩大至99人,进一步增强了领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活力。为了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进一步激发领军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市委人才办决定对第二批领军人才优秀事迹进行宣传,宣传他们爱国敬业的政治情怀,宣传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宣传他们干事创业的首创精神,宣传他们默默耕耘的人生态度,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加快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人人投身时代创业的生动局面。本报将连续刊发兰州领军人才事迹,吁请读者悉心关注。
陈希良同志主要事迹
陈希良,男,中共党员,1965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榆中县第一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视导员,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兰州市骨干教师,兰州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兰州市中心学科组成员,第二批金城名师,兰州市领军人才,兰州市新课程专家指导组成员。历任政协榆中县第六届委员会常委,政协兰州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陈希良在教育岗位已辛勤耕耘30年。他几十年如一日,治学态度严谨,不断创新,教学成绩显著。所带班级语文教学在全县高考中多次荣获第一名。在业余时间不断总结思考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先后发表论文十多篇,合编了两本学生辅导书籍,作为总编,指导编辑出版了《经济生活学案》等11本校本教材。2014年出版了两本专著《我的教育情怀》、《扬鞭更上青云去》。其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规划重点课题《西部学困生、特点及对策》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二等奖,“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科研成果一等奖,《高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获一等奖。
在陈希良校长的领导下,榆中一中积极实行精细化管理,确立了“立足现实,科学求真,尊重差异,以人为本,积极引领,有效服务,促进发展,遵循规律”的领导方式。学校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每年立项的各级课题有40多项。学校不断加强与周边高中学校的交流与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共同提高办学水平。学校自2008年以来,高考二本上线6637人,其中重点上线2266人。学校先后荣获“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甘肃省模范职工之家”、“甘肃省优秀考点”、“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甘肃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等荣誉。
傅仁军同志主要事迹
傅仁军,男,1969年5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分配到甘肃省化工研究院从事民用爆破工作,主要开展油田高能气体压裂增产技术研发和现场技术服务工作。2007年取得兰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2008年入选甘肃省委组织部“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2009年入选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联合组织的第六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访学一年;2010年担任甘肃兰金民用爆炸高新技术公司经理、法定代表人;2011年取得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高级资格证;2012年取得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现为甘肃省工程爆破协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公安厅工程爆破评审专家。
傅仁军同志一直从事油田增产增注新技术——高能气体压裂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主持完成“油气井高效爆炸射孔压裂技术”项目子课题“高能气体压裂”的技术研发、改进完善与推广应用工作,使其成为油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改造措施之一,现场施工成功率达到99%以上,累计技术服务收入达到3000万元,取得了较好经济社会效益,该项目2012年获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技一等奖。还主持完成“高能气体压裂改造底水油藏技术”项目,“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在底水油藏的应用研究”项目,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多裂缝增注技术的推广应用”,甘肃省科学技术厅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高能气体压裂在底水油藏中的推广应用”。发表专业论文7篇,其中权威期刊4篇;获得专利授权两件。主持制定“YL型无壳压裂弹”企业标准1项。在科技创新上,公司近几年实施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新技术新产品鉴定、项目验收9项;荣获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两项,甘肃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3项,甘肃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17件;公司两个部门分别荣获甘肃省总工会、甘肃省石油化工工会“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金光辉同志主要事迹
金光辉,正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84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1998年取得高级建筑师任职资格,同年取得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任职资格,2004年获正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建筑学会生土分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省城镇规划评审委员会委员。1999年入选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22”工程,2004年,2008年分别入选兰州市第四、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7年入选兰州市“151”人才第一层次,2011年和2014年分别入选兰州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013年被中国建筑学会授予“当代中国杰出工程师”荣誉称号。
城市风貌的体现,建筑风格的展示,无不体现着设计师的思考和努力,如何做到尊重自然风貌,传承历史文脉,体现当代科技发展水平是每一个设计师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红古区海石湾镇总体规划,临洮县城总体规划等诸多项目中,金光辉始终认真研究当地文化和传统,结合先进的理念与手法,将时间、空间、建筑合理布置其中,既满足了当地、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为将来的改造和发展留出了弹性空间。在国芳(国际)曦华源小区、兰州新区瑞岭翠苍苑等几十个小区规划设计中,始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空间安排,交通组织,配套兼容上,体现了一个设计师责任。参加工作以来,金光辉一直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了各类大中型工程规划,建筑设计百余项,主持完成的规划、咨询、设计分别获甘肃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10项,省优秀咨询成果二、三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方案竞赛金奖两项,国家建材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编制完成了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图集11册,审定了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图集9册。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4篇,省部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在三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不断钻研业务,带领其团队为兰州及甘肃省的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俊霞同志主要事迹
李俊霞,女,大学本科,民盟盟员,兰州市政协委员。1989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得副研究员任职资格,现为兰州市社科院文化创意发展中心主任,从事社会学、文化及文化产业研究,2010年被盟省委评为“2007——2009年度先进个人”,2011年1月被盟市委评为“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11年入选“兰州市领军人才(第二层次)”,2014年再次入选“兰州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先后主持完成省、市社科规划课题各两项,参与30多个国家、省级、市级课题,撰写近40篇调研报告、专题报告和总报告,出版专著、合著六部。
作为一位社科研究工作者,李俊霞在社科研究领域耕耘了近20年。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心工作以及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影响较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她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尤其是围绕“文化兰州”建设,撰写出大量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研究报告、专题报告、提案等。近年来,她主持和参与了30多个国家、省级、市级课题。《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纵论》2007年3月荣获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西部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农民朋友谈社区文化》2011年均荣获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2013年荣获甘肃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政治文明建设创新研究》荣获甘肃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十佳”出版工程图书等,《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问题研究报告》2013年1月获兰州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另外,在《兰州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等国家、省、市级刊物、报纸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市、区两级政协委员,每年两会前,她都要提早准备,做好撰写提案工作,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每年都提交一些高质量、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提案,引起重视和关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祁自和同志主要事迹
祁自和,男,1963年10月出生,甘肃靖远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5年8月,在甘肃省化工研究院从事科研开发和中试产业化工作;2001年,担任甘肃省化工研究院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开发公司经理;2012年2月,担任立兰州邦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经理,专业开展医药中间体的中试研究转化工作;2013年,在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兰州邦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转化平台,进行医药中间体的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祁自和擅长于丙烯酸树脂乳液等高分子聚合物的聚合,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中间体的研发及成果转化,中试放大和转化,主要负责产业化中试产业化平台、生产线的设计和建设等,在精细化工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声誉。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了《异丁酰氯研究开发与中试》等多项省级鉴定科技成果;主持“甘肃省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和工程技术创新平台”的申报、建设及验收工作。独立完成了丙烯酸树脂压敏胶、苯丙、纯丙以及各种特种乳液、水墨专用丙烯酸乳液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持负责研发的产业化项目《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等作为兰州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开发公司的主要生产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与专业从事医药中间体研究开发公司的合作,带领公司中试研究团队,在两年多时间里,完成中试转化1H-吲唑-3羧酸等项目十几个;独立设计、组织安装甘肃科瑞科技有限公司等5个700㎡的医药中间体转化平台,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个共同快速发展的开发、转化合作模式。2012年,主持研发并申报发明专利“反式-4-氨基环己基甲酸衍生物的高选择性创新合成方法”;2013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主持研发完成的科技成果“水墨专用丙烯酸乳液聚合工艺的研究”项目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产业化项目《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获甘肃省2003-2004年“优秀新产品”奖。
施泽玉同志主要事迹
施泽玉,女,甘肃永登人。1968年出生,1988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教师,现从事永登一中高中历史教学工作。2012年被聘为兰州市教师发展学校历史学科指导教师。踏上讲台以来,她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教育教学中学习新知,借鉴理论,探究方法,收获思想,由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县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兰州市“金城名师”和兰州市”领军人才”。
教育教学中,施泽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多年来所任课班级学生的县统考、兰州市诊断、高考成绩都名列前茅,被学生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获“永登县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奖”、“兰州市教学骨干”、“兰州市五一巾帼奖”、“甘肃省骨干教师”、“兰州市金城名师”等称号。教研活动中,她大胆探索,求实创新。1994年以来教学研究侧重于精细化教学与考试研究。发表论文《浅析2001年历史考试说明》、《南京曾连续六朝建都吗?》等。2001年来教学研究侧重于研究性学习与乡土历史校本课程。先后发表论文《历史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尝试》、《乡土文史——历史课研究性学习的最佳切入点》等。教学设计《陇上都江堰“引大入秦”工程》获第五届全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二等奖,主编校本教材《探究历史史话永登》获兰州市首届中小学校本教材评选二等奖。主持完成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乡土文史与历史课校本课程的开发》。2011年以来教学研究侧重于高中历史新课改与高效历史课堂。先后有《摸清学情,找寻适合方法》、《用心去观察和发现》等20篇论文发表。主持完成甘肃省教科所“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走进新课程,如何做好高中历史专题史与初中历史通史的教学衔接?》,《中国教师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有关课题的子课题《高中历史新课堂导学案编制与使用研究》,主持完成兰州市教育科研个人课题《新课程下如何上好高一新生历史起始课?》、《高中历史预习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并分别获兰州市“个人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
徐宁同志主要事迹
徐宁,女,1969年4月出生于山西运城,中共党员。1992年7月自兰州大学经济系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至今,先后在兰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文史(科学文化)教研部工作,现任文史教研部副主任。2014年7月获得教授资格。2002、2006、2011、2012、2014年被评为甘肃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2014年入选兰州市领军人才。2012年被评为兰州市直机关优秀党员。
1992年毕业分配到党校,正值市委党校学历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徐宁在干部脱产大专、中央党校函授班、省委党校函授本科、大专、省教委业余大专班讲授过管理学原理、经济管理原理、企业管理学、发展经济学、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统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国有资产管理等很多课程。大量的课堂教学历练中徐宁同志的教学技巧和能力不断提高,在学校每学期教学质量评估中所授课程都会被评为优质课,先后有两门课程被评为省党校系统精品课,有7门课程被评为市党校精品课。近年来党校学历教育终结后主要承担专题课教学。在市委党校专题轮训班、县干班、科干班、乡镇班、中青年班、妇女班、免职脱岗班等各类主体班次讲授经济管理知识、项目管理方法、甘肃经济、兰州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等各类专题讲座,还作为兰州市十二次党代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讲师团成员去县区、乡镇、社区宣讲。徐宁还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科研能力突出。近年来努力提高科研的针对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的质量和层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在国家权威刊物发表论文5篇,独立编著教材两部。科研成果多次获奖,论文“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限制开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分析——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甘南州6县(市)为例”获得甘肃省党校系统科研成果一等奖。
张玉斌同志主要事迹
张玉斌,女,1965年出生,甘肃文县人,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现任兰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甘肃省社会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甘肃省妇女问题研究会理事、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等职。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省市4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编著著作9部。2004年被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兰州市第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5年入选“兰州市委直接掌握的专家”;2008年入选兰州首届“十大优秀女性”并荣获“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2010年入选兰州市“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11年入选“兰州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
张玉斌出版、主编著作及发表论文主要有:专著《反邪教教育读本》、《构建和谐社会引论》;主编《甘肃民族地区小康建设之路》,副主编《中国发展之魂·政治篇》、《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2009-2010》,总编校及主撰人《和谐兰州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古今日本新解读》等4部;主持《加快兰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发表论文《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解读》、《加快推进兰州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等。主要研究项目有:主持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社会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培育机制研究”;参与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民族地区的活动势态及管理研究”等;兰州市科技局2012年度软科学项目《提升兰州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兰州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兰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建设兰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途径与对策研究”获“兰州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兰州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获“兰州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兰州市实施‘提前、升位、两位数\’发展战略可行性研究”获“兰州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市科技局省级重点课题“兰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研究”等。
新闻推荐
原甘肃省副省长、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膺先生是我的老领导,2008年他从岗位上退下来我们接触机会较多,去年8月,我参与协助他在兰州筹办《天·地》木月自然摄影作品展览,...
甘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