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村幸存的几户人家
俯瞰重生的月圆村
一座横跨月圆村的大桥正在崛起
月圆村,一个美丽并富有诗意的名字,寓意着这里祖祖辈辈人祈望团圆的美好梦想。可是仅仅一夜,“圆月”变成了一弯残月。时光荏苒,两年过去了,这个曾经被泪水浸泡的村庄正在慢慢抚平创伤,迎接新的“月圆”、新的明天。
月圆村的百年老树
在舟曲老县城的东边,孤零零的山岭上郁郁葱葱,一处中式古典建筑增加了几分神秘,那里正是月圆村现在的所在地。村里的鳌山寺和院子中间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树默默地见证着村子的兴衰荣辱。
鳌山寺是明代修建,那棵老树也有3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只有这棵老树和附近的10户村民在两年前的泥石流中幸免于难。月圆村有几个沉甸甸的数字,两年前,村里居住着七八百口人,那一夜之后,村里只有155人幸免于难。村主任刘小林一家是幸运的。那夜,熟睡当中的刘小林被轰轰隆隆的声音吵醒,“是下大雨了还是地震了?”刘小林探出窗外,外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只有零星的小雨滴到他的手上。之后,一阵凉风随着轰隆声吹在他的脸上,感觉不妙的刘小林急忙拉起孩子往外面跑,脚下的地面开始上浮,情急之下,刘小林一把将儿子从墙这边扔到了墙的另一边,瞬间,刘小林和儿子居住的房子轰然倒塌被夷为平地,而被他扔出墙外的儿子也安然无恙,就这样,刘小林一家幸免于难。刘小林说,有了那次经历,以后他就有经验了,泥石流来的时候强大的冲击力会掀起强风和地震般的声音。
不离不弃共渡难关
2011年,整整一年,作为月圆村村委会主任的刘小林每天都很忙。从2010年8月8日以来,他几乎没有休息过。那时他被任命为村里的文书,主要负责村里物资发放和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今年6月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他就更忙了。
“村里的事情很多,百废待兴。”刘小林说。如今,村委会在泥石流中被冲走,于是刘小林剩下的两层小楼成了现在的月圆村村委会。记者探访的当天,刘小林刚刚领到上级下发下来的救济款,他正挨个打电话通知村民来领钱。每个村民58元,孤儿10元。”刘小林说。
月圆村背靠翠峰山,靠山的北侧是舟曲县最好的一片庄稼地,靠近水源,土地肥沃。如今,整个村子只剩下村西头的几棵核桃树,枝头上挂着稀稀疏疏的青果。解决村民的生活问题是个要紧事。月圆村实际就是城中村,过去村里在县城上班、开办汽修店,小商铺的人很多,其余的村民主要靠种菜、卖菜为生。现在,泥石流冲走了村里220多亩地,村民们一下子失去了生活来源。“以前很多人都羡慕我们村。可是现在,家毁人亡,活下来的人一无所有。”
失去房子的村民大部分都住进了廉租房或者投亲靠友,政府给他们每个人每个月发200块钱的补贴。冬天,政府还给大家发放过冬的棉衣、棉被还有取暖的炉子,还有米、面、油也发放,除此之外,每个人每天还有10块钱的生活补贴。另外,村里现有的100多人都享受到了低保。“虽然政府每个月都下发生活补助,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应该给村民们找个好营生。大家的生活要恢复,就得另想办法。”刘小林说。
打工创业自强自立
“现在能种菜种粮的地都被冲走了,剩余的山地也退耕还林了,以前,我家里一年要种4茬蔬菜,收入4万元,现在不行了,大家只能外出打工。”去年一年,刘小林处理完村上的事之后还参与灾后重建在工地上打短工。不过,对于未来,刘小林还是希望将来月圆村的人继续住在一起,名字还叫月园新村。
月圆村还有个带头致富的能手叫何新朝。受灾前,他经营着一家铝合金加工铺,生意一直很好,当年11月份何新朝恢复了营业,但他觉得光自己有了收入来源还不够,“铺子里最多只能用三个人,我想多带几个村里的人干。”去年7月份,何新朝开办了一个采砂场,在政府的协调下,他为重建工地供应砂石料,“采砂场就业人员吸纳的多,最多的时候能用11个人。”在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全面开工后,何新朝积极联系,尽量让村里劳力都实现就业,去重建工地打工。随着重建工程的陆续完工,砂石料和劳力的需求将会大幅减少,何新朝也开始谋划自己和月圆村的未来。冯军平受灾前就是村里装潢房子的能手,受灾后他安顿好家人后事后,坚强地从悲痛中走了出来,继续在外承包装潢,不过冯军平选择在家附近县区揽活,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另外几个人和他一起干活,也成为村里致富的带头人。
在舟曲,记者能看到、听到很多像月圆村一样坚强的人和故事,他们的坚强正是是月圆村的坚强,也是舟曲的坚强,也正是舟曲美好明天的基础。
新闻推荐
兰州晚报讯(首席记者刘蔚霞)近日,甘肃省安徽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兰州召开,会议选举兰州大青山蔬菜瓜果批发市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为新一届甘肃省安徽商会会长。...
舟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舟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