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现场新华社图片
旧貌换新颜新华社图片
核心提示
舟曲不屈,凤凰涅槃。历经三年的努力,在全国、全省人民的帮助下,舟曲人民化悲痛为力量,重新建成了一个崭新的舟曲。
3年前的8月8日,一场灾难降临到舟曲,特大泥石流冲毁了家园,造成舟曲1510人死亡,255人失踪,4.7万人受灾,6万多间房屋损毁。3年后,“藏乡江南”的美丽身姿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目前,舟曲灾后恢复重建现已基本完成。截至目前,舟曲灾后重建累计实施项目186个,完成投资52.85亿元。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
老城区焕然一新
2013年8月的舟曲,花团锦簇,楼宇路桥,纤尘不染,百姓安居,一派祥和之色。三眼峪内排洪渠坚固整齐,追思园庄严肃穆,罗家峪幢幢楼宇高耸,舟曲老城区的街道干净,房屋整洁,整个老城区焕然一新。
舟曲县老城区“8·8”泥石流灾后重建项目共61个,总投资超过17亿元。城镇居民住房加固,投资3012万元,城镇居民住房维修,投资130.2万元,农村居民住房重建,投资26434万元,水浸公共建筑维修加固,投资2594.8万元,城市道路工程,投资60360万元,桥梁工程,投资3200万元,巷道改造整治工程,投资5000万元,舟曲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投资7079万元……如今,这些重建项目已经完工。
新城区崛起新家园
“8·8”泥石流灾后,舟曲在峰迭乡重建起一个新区,目前峰迭新区是政治中心,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都搬到这里办公。这个在白龙江畔诞生的新城市,以全新的一切代表着舟曲的未来和活力。
舟曲县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重建,不能是简单地“房倒建房,路坏修路”。因其特殊的地质特点,舟曲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为彻底综合治理地质灾害,灾后重建中,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修复和白龙江舟曲段治理等灾害治理与预防的投资,占到总投资额四分之一强。
科学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舟曲为缓解人口压力,将人口进行三地分流,卸载舟曲老县城原有的4.67万人,分流到峰迭新区1.5万人,转移至兰州新区0.8万人。三眼峪、罗家峪则重新留出了排洪、泄流的空间通道。
罗家峪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总投资8086万元,主要由拦挡坝、格栅坝、排导堤组成,沟内布置11座拦挡坝、6座格栅坝。目前新建成的覆盖县乡村三级、集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预警于一体的灾害预警系统已投入试运行,并在近期频繁发生的暴雨山洪灾害中发挥了作用。
帮助重建情义深
“没有全省人民的支持,舟曲灾后重建不可能这么快,这么好的完成。”舟曲县参与重建的工作人员感叹道。
灾后重建采用省内对口援建、代建与自建相结合的全新模式,省、州、县协调联动的保障方式,特大泥石流发生后一批批援建队伍从全省各地汇聚到舟曲,他们带着资金、设备,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用真诚和决心参与重建,历经一个个日日夜夜,在废墟上建起了一个新舟曲。
重建,不能是简单地“房倒建房,路坏修路”。因其独特的地质特点,舟曲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如何避免“毁了建、建了毁?”在更高的水平上建设,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成为灾后重建的首要考量。灾后重建中,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修复和白龙江舟曲段治理等灾害治理与预防的投资,占到总投资额四分之一强。
对地质灾害既有效防治,又科学避让。为了缓解人口压力,“三分天下”的模式进入人们视野。卸载舟曲老县城原有的4.67万人,将其分流到峰迭新区1.5万人,转移至兰州新区0.8万人,对三眼峪、罗家峪原来居民区进行划分,留出了排洪、泄流的地理空间。
省委、省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创造性地将舟曲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基础设施、灾害治理、公共服务项目交由6个省直厅局对口援建;兰州新区转移安置区居民住房、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由兰州市代建;受灾群众住房、农村设施、社会管理、产业重建、旅游文化等由甘南州、舟曲县自建。
一对一、一帮一。省内对口援建、代建与自建相结合的全新模式,省、州、县协调联动的保障方式,使一批批援建队伍,带着资金、设备和浓浓的情谊赶赴灾区、日夜奋战,汇聚成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磅礴力量。
新闻推荐
兰州晚报讯(记者甘霖)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2月1日上午,《甘肃对联集成》出版座谈会在兰州宁卧庄宾馆举行。...
舟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舟曲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