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同时落实“四定”原则,确保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按责任体系找到责任人,实现管理全天候、保洁全时段、责任全覆盖。
空中排摸城市管理全域监管
安宁区积极探索“互联网+城市管理”理念,将传统的“扁平化”城市管理方式提升为科技含量较高“立体化”城市管理模式。研发运行安宁区城市管理全域监管平台,实现高清晰、全覆盖、无缝隙、不间断、多频次、最直观的数字信息。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通过无人机高清航拍为信息采集前端,以专用软件为信息管理平台,以APP多平台客户端等各种终端设备为信息即时获取,对违章建筑、市场管理、污水排放、工地监控、环境污染、城市交通等方面发挥“空中城管”的作用。
安宁区城管委办公室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日常的巡查中,像新增楼顶违建、道路死角卫生、夜晚露天烧烤、非煤矿山企业是否擅自施工、建筑工地土方是否覆盖等方面,因为比较隐蔽,我们的执法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现在通过每天空中航拍,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问题。”
今年上半年,安宁区已按计划拆除了锦河丹堤小区楼顶、长新路大青沟、西出口及北环路沿线、兰天公寓、宝兴庄区域等各类违章建筑,已累计拆除20余处约3万平方米。
落实好主体责任的同时,安宁区积极落实监管责任,在拆除校园周边及校园内的违章建筑中,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积极配合,对两所学校内近1700平方米违法建设进行了集中拆除,得到周边群众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严格监督源头根治工地扬尘
“凡是不达标的建筑施工工地、土方开挖及拆迁施工工地,一经发现马上停工,整改到位后,必须通过执法、环卫、安监、消防等部门的联合检查后,才能复工。”安宁区城管委工作人员介绍。
为维护城市市容环境整洁,切实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效控制全区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安宁区制定了建筑施工工地扬尘管控工作方案,强化建筑工地、土方开挖及拆迁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及“七个必须”措施。
在围挡设置、工地出入口、施工过程中防尘降尘、运输车辆管理、垃圾堆放等方面,安宁区均制定详细的工作要求。确保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保证施工现场干净、卫生、整洁、有序。不仅如此,安宁区还以施工现场增设建筑围挡为载体,将围挡围墙打造成宣传“新阵地”。
记者在滨河路沿线看到,一排排仿古墙文化气息浓郁,墙面制作精美、富有教育性的公益广告格外醒目。一建筑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修建的围墙不仅保证了工人及周边群众的安全,美化了施工环境,还传递了正能量”。
同时,为保证辖区居民的正常休息,安宁区对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管控,加大环境保护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部门联动城市管理深入人心
今年4月中旬以来,安宁区集中力量,成立由城管、公安、交警、食药、工商等相关人员的联合巡查执法队,每日上午、下午、晚间三个时段,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整治巡查。重点对店外经营(户外烧烤)、占道经营、流动商贩(夜间食品商贩)、乱泼乱倒、车辆乱停乱放等严重影响市貌环境的行为和难点问题进行整治。
同时,加大环卫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环卫110”投诉机制,全方位收集环境卫生死角脏源,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投诉渠道。
安宁区政府副区长杨军向记者介绍:“以往的整治行动,多是由各部门分头行动。因职能不同,一家店铺存在的问题,往往不能一次性解决。尤其到了夜间,城市管理会出现‘盲区\’。成立联合巡查执法队,运用对账销号,进行24小时无缝管理,集中解决一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城市管理部门联动的同时,辖区内党政机关及居民也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擦亮美丽安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安宁区各党政机关组织开展“周末大清洗、大扫除、大整治”活动,每周五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对本单位所包路段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扫,并将此形成定期整治制度,持续开展此项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记者杨文豪通讯员晁昊蕾董振刚卫亮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