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市城关区,有这么一家医院,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家门口的放心医院,它就是城关区人民医院。医院始建于1953年,建院已有60多年历史,是一所名符其实的老医院。是城关区属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同时也是爱婴医院,甘肃省中医学院教学医院。是省、市、区定点医疗机构。多年来,为城关辖区居民的疾病预防与治疗、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各类卫生保障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医院地处张掖路黄金地段,省政府东侧,多路公交车汇集,新建地铁也将从这里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医院占地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设有病床214张,开放床位168张。医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内、外、妇、儿、中医等一系列建制完善的临床科室,除此之外还设有医技、职能在内的31个科室,在行业内声名鹊起,许多重点科室颇受欢迎,影响力非常大。
1
置之死地浴火重生
城关区人民医院虽处黄金地段,但后来由于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陷入了困境,尤其是医院整体改扩建项目确定之后,由于多年来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整体就医环境、就医设施、医疗设备落后、技术手段相对单一,这一切均制约了医院自身的发展。大多数设备超期服役、带病上岗,近几年来医院只增添了一些小型医疗设备,例如监护仪、麻醉机等,大中型设备投入微乎其微,有的连基本的诊疗项目都无法开展,使就诊的病人得不到准确、及时、详细的检查和诊断,造成病人逐步流失。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许多医护人员看不到前途与出路,中高级技术骨干没有施展业务水平和能力的平台和希望,医院中、高级技术人才人心思走,职工队伍思想波动较大,人心浮动,不安定因素日益增加,医院立足的根基面临极大挑战。
城关区人民医院何去何从?医院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医院的困境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上果断调整了城关区人民医院的领导班子。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审时度势,面对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结合医院的发展实际、本着为医院发展负责、为医护人员负责、为病人负责的态度,倡导“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积极改革进取,转变领导层的管理思路,适应新的医院改革与发展,全身心的搞好管理工作,要求院级领导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识人、放权,将主要精力着眼于医院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思考,抛弃夜郎自大的观念,反思经验教训,重新进行战略定位,不到两年使医院在涅般木中重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城关区百姓欢迎的放心医院。
2
打破常规创造奇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城关区人民医院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用艰辛、曲折和苦难来形容并不夸张。
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医院管理体系是第一步棋。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最优品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为医疗机构带来良好的绩效。在城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医院首先新进放射科DR机,三台肠透析机;紧接着,大型透视机也安装到位。通过区慈善总会与甘肃鸿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为医院捐赠病床单元50套,医院又购置50套,共计100套,区卫计局配备了10套病床及被褥、麻醉呼吸机等设备。医院自筹资金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的办公电脑、眼科检眼镜、中医康复科按摩床、电子针疗仪以及室外LED电子显示屏等设备,在短时间内已全部投入使用。
接下来对医院部分基础设施进行了装修、改造、维修,例如院内地坪改造工程;对门诊妇产科、公卫科、眼科、洗衣房、供应室、放射科整体装修;对住院部、门诊、中医科地下水管网疏通等,让医院的外观和环境有了一个明显的改善,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就诊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竞争优势。
从信息化建设入手,重视基础,适度前瞻,与社会接轨,稳步推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经过多方协调,今年城关区财政局从科技经费中拨付220万资金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落实,现在厂家也已对员工进行了前期培训,安装工作正在实施中,年底有望建成。
公卫科承担着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重要职能。过去大门开在厕所旁,破、旧、乱,臭,许多孩子家长抱着孩子站在厕所门口,影响实在不好。医院本着对病人及孩子提供更好环境,提升服务的想法,着手对公卫科进行改造,先后对内部结构,地面顶棚及设施全面进行升级改造,内外粉刷一新,为节省资金、营造气氛,请医院有绘图特长的职工精心绘制了卡通壁画,现在家长孩子来到免疫室耳目一新,宽阔敞亮,孩子们用手指着墙上的小动物非常高兴,受到家长赞许,孩子欢迎。医院还采取减少办公用房的办法,增加医疗用房,满足医疗需求。
医院为构建人才梯队,改善人才结构,多渠道培养人才,除了用好现有的人才之外,还要加强“外引内培”。对外坚持“请进来”,按照学科发展需求,通过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积极引进人才。对内则坚持“走出去”,制定职工教育管理规划,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函授、夜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高学历,提高业务素质,同时有计划、有措施地输送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建立一支符合学科发展需求、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医院将来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医院学习氛围浓厚,近3年来获得甘肃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12项,国家级论文23篇,省级论文共36篇,完成专著11部,获得兰州市科学进步奖3项,城关区科学进步奖1项,科研成果丰硕。
3
贴近群众优质服务
“王大姐,你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您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都由我负责。您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都可以找我。”今年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过程中,各病区创新性地制定了许多新机制,通过加强责任分化,让护士能够更多地走进病房,通过优化或缩减流程,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膳食到位,医院实行每日到病房登记用餐需求,送餐到病床,减轻家属“一日三餐”奔波送饭的困难。为此,医院在中西医科一楼南侧重建75㎡医院食堂,为医院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陪检到位,急诊病人住院有专人护送进入病房,危重及行动不便病人外出检查时有专人护送;24小时保安巡查,营造安全、利于休养的住院环境……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医院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推出了一系列贴心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仅仅是医院完善服务的一个方面,在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中,医院积极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先后推行了划价、收费“一站式”服务,通过增设服务窗口、增加门诊医师、预约挂号、开展节假日和夜间门诊,优化服务流程等措施,有效缩短了病人候诊、挂号、取药、取报告时间;新建了病员及职工食堂,新增了中药煎药机,开水、热水集中供应设施,在候诊区域增添饮水机、座椅、报架、读书栏、电视机、电子查询系统等设施,为病人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总之,医院的发展不单是规模和病床的增大,更是内涵和质量的提高。以“看好病”、“看得满意”、“看得快”、“看得便宜”、“病人信任”为原则,医院进一步拓展医院服务项目,延伸医疗服务半径,为百姓提供满意、优质及人性化的服务。
4
重点科室亮点频现
打造重点科室是城关区人民医院的又一步妙棋。中西医结合科是特色科室及重点科室,现有病床28张,医护人员18名,本科及大专以上学历占90%以上,研究生学历4名。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治疗以中医基础理论、理法方药与现代诊疗技术相结合,形成在中医辨证思维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形成品牌特色。一是在治疗原则方面,首先积极倡导和运用中西药辨证口服、外用、静滴等多途径施治,针灸广泛进入;二是在用药途径开发方面,广泛推行传统的常规口服方法和针刺、按摩、敷脐、穴贴、握药、足浴、薰蒸等法;三是加强中医特色治疗,如风湿骨病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慢性胃肠疾患的汤液醪理、晚期患者的中医调护等。对急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肿瘤及疑难杂症的中药施治和针灸康复治疗项目,临床取得独到疗效。
儿科是城关区人民医院的又一重点科室,2005年和2009年被兰州市卫生局授予优秀护理服务集体,2010年被评为城关区名科室,多次获得医院先进集体称号。近几年科室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其中两项分别获得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一项获得城关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擅长小儿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新生儿黄疸、佝偻病的诊治,在周边群众中具有良好的口碑。2013年儿科在兰州市儿科领域率先开展了中医外治技术,包括中药贴敷冬病夏治,小儿捏脊疗法、小儿刮痧、艾灸等,对反复咳嗽、脾胃虚弱、外感发热的患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因其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成为儿科发展中医药特色治疗的新亮点。
5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城关中心区面积大,人口多,卫生保障任务繁重。医院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卫生保障工作。医院建立健全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的卫生应急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确保因突发公卫事件和地质灾害引发的各类医疗救援工作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置。医院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救助工作:一是承担了城关辖区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二是做好伤害谱监测、疾病谱分析及肿瘤登记;三是承担兰州市弃婴定点收治及转运工作;四是开展健康咨询工作,由高年资医师坐诊,对就诊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心理咨询,并对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给予指导;五是承担城关辖区公共卫生服务及预防接种工作;六是开展城关区残疾证评定工作;七是征兵体检工作;八是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及支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准备充分,医院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应急保障任务,为医院赢得了荣誉。
6
勾画医院发展蓝图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句箴言。城关区人民医院近两年来在改革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造福百姓和职工的实践更加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城关区人民医院院长李银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是我院把握时机,推动医院再有新发展、再上新水平、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一年,全院职工团结协作,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争取一年有好转,在医院管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好转,患者就诊率显著增加,经济指标大有突破;二年见成效,巩固一年成果,稳定发展,扭亏为盈,在保证人员工资基础上增加业务收入,提高全院职工经济水平,推进医院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三年大发展,打造专科特色,以点带面,带动全院各科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为此,医院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1.人才是根本,计划增加业务骨干赴上级医院或省外培训学习名额,鼓励符合条件的同志参加各类进修、研究生学习;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全院技术人员基础业务水平;通过聘请院外知名专家不定期坐诊、帮带、指导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培养我院后备人才;同时多渠道招聘、引进专科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与三级医院医疗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和优化,依托上级医院医、科、研丰富资源,加快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完善后备人才库。2.设备是基础,加大设备投入,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加快重点专科建设(眼科、骨科、中医康复科、儿科等),引进CT、核磁等大型医疗设备,以适应和完成分级诊疗和公立医院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提升专科医疗技术水平和诊疗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争取多方合作,提高整体业务水平,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3.管理是关键,结合“工作落实年”活动,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大行风建设的深度和力度,完善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和考核制度,强化安全医疗意识,完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充分利用LED大屏24小时滚动介绍医院各科特色、专家以及开展新业务等,加强医院宣传工作,提升医院形象,同时与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接合作,扩大宣传范围,提高患者就诊率。积极改进并完善各项绩效考核方案,实行成本核算,奖勤罚懒,激励医务人员发挥个人潜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主观能动力,将激励机制与执行力有效结合,激发团队精神,改善服务态度,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务人员个人收入和医院整体经济效益,增强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4.信息是平台,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医院综合运营信息系统(HIS系统)、抗菌素管理软件系统,防统方软件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系统、体检系统。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管理,提高病历内涵质量,以抓好病历质量带动整个医疗工作。5.创新是发展。
根据目前社会需求,并结合医院实际,多方努力打造以“中西医科”为龙头,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室为后盾的“城关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优势,优化城关区各养老机构(社会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虚拟养老院、街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与各级医疗机构(区级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等)的资源配置,打造城市15分钟医养结合服务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城关区人民医院已经勾画出发展蓝图,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医院整体改扩建项目的适时推进,城关区人民医院这个具有63年历史、曾经领先行业的品牌医院必将开启新的征程,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新闻推荐
六年级二班陈柏同我的暑假生活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今年的暑假更是让我成长了很多,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少儿频道组织的“成长军事夏令营”。放假前的一天,妈妈对我说:“儿子,想...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