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今年41岁的下岗女工吕萍应聘进了甘肃玉颖尔服饰有限公司,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每月工资3000元加补助,让她困顿的生活一下子有了改观。在这里,她仅仅是一名学徒工,此前进入公司的50多名“40、50”下岗人员已经成为了公司的骨干,每月的收入超过了6000元。而这些都源于一个山村农家子弟的服装王国梦,在8年间,这个来自农村的小伙陈自安用诚信与朴实打造了一个服装行业逆势崛起的传说,为下岗职工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撑起了一片天。
1994年,年仅17岁的陈自安走出了贫穷落后的家乡。当时,他的母亲刚刚病故,凑不起学费的他也无奈辍学,年幼的妹妹还要他照顾。审视自己,一无技术,二无资金,陈自安与其他刚步入社会的农民工一样,一头扎进了省建筑材料公司,从最基层的民工干起。几个月过去了,陈自安用勤奋与负责赢得了第一次晋职,当上了仓库保管员。但他明白,即便是仓库保管员这样比较轻松的工作,也不是立身之本,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掌握一门技术。
不久,陈自安利用打工赚来的钱,报名参加了服装学校的培训班,此次培训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经过几个月的学习,陈自安不仅成了一名优秀裁缝,也邂逅了今后无论如何艰辛却一路陪伴他的妻子。2009年,筹建服装厂的计划首次摆上了案头。由于不懂申办公司的业务流程,陈自安将筹建公司的一应手续委托给一家注册公司去办理。不久后,公司申办下来了,需要缴纳8000多元的各种费用。“那时候手上没有钱,不敢去领证,一直拖了半个月。”陈自安羞赧地说。然而,多年来他的朴实与诚信打动了客户,设备商二话不说送来了缝纫机让他尽快开工,布料厂也暂时赊欠了材料款帮助他尽快投入生产。“社会上还是好人多。是朋友们的鼎力支持才有了玉颖尔服饰公司的今天。”陈自安说。
社会上还是好人多。这句最朴实的话也成为了陈自安此后做人的准则。陈自安的服装厂刚有起色,他就亲自跑到老家的一所小学,为200多名小学生量体裁衣,免费送去了200多套校服。“我小时候没有上学的条件,希望能为现在的小学生们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在捐赠仪式上,回想起他走过的艰苦岁月,陈自安潸然泪下。
也许,遭受过生活磨难的人更懂得艰辛。在甘肃玉颖尔服饰有限公司内,有几名残疾人更令人瞩目。“他们身残志坚,都是公司最优秀的员工。”陈自安说。裁缝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个体力活。为了帮助新来的残疾人,陈自安不仅手把手地叫他们缝纫衣服,也发动老员工“传帮带”,这一带就是6年,厂里的5名残疾人都成为了公司的骨干。聋哑残疾人刘建明高兴地给记者比划说:“我现在每月的工资能拿到6000元,加上600元的补助,已经很好了。”如今,他与其他员工一样,在兰州按揭购买了房子。而在玉颖尔服饰有限公司,除了残疾人,还有50多名“40、50”下岗人员等弱势群体。
“看着他们受苦,我的心中也不是滋味。”诚然,陈自安的“好人理论”就是这样的朴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凡人善举总隐匿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熠熠生辉。
新闻推荐
在甘肃省食品药品检验技能竞赛中,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代表队以过硬的素质、高超的能力脱颖而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包揽药品检验技能竞赛团体冠军、个人冠军。此外,在食品检验技能竞赛中,兰州市食药...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