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微信公众号“大美甘肃”发表了《一位甘肃高分(648分)考生的请求》,作者是甘肃定西市高三考生魏祥。他先天残疾,下岗多年的爸爸早逝,只有坚强的妈妈陪着儿子一路求学。他请求清华大学能给他们母子俩解决一间陋室,以供栖身。27日,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官方微信给魏祥回信说:“请你足够相信,相信清华,相信这个园子里的每一位师生,因为我们都在为一种莫名的东西付出,我想这应该就是情怀。”
近年来的高考志愿填报期间,都会有名校为抢高分学生而“掐架”,而今年,清华招生负责人主动联系这名残疾学生,让他填清华,而随后出现了这封请求信以及清华给其的回信,给人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大学招生,就应该有情怀,有大学精神。
清华大学在回信中提到,“请你相信,校内外有足够多的支持,清华不会错过任何一位优秀学子!”在这里提到“校内外有足够多的支持”,用在帮助一名残疾学生身上,让人有种莫名的感动。是的,大学就应该在这一时候,展现自己的“底气”,让所有报考本校的贫困、困难学生,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对于所有中国的学子,我国大学都应该拿出这样的底气,明确告诉所有同学:放心,我们有足够的支持,让你顺利完成学业。
真正的大学精神,在追求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同时,需要具有包容、博爱的人文情怀。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在招收学生时,会对贫困学生,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且给贫困生提供奖学金,像哈佛大学,对家庭年收入6万美元以下的申请者是免学费的。大学这种做法,体现了大学对于社会的价值,也成为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大学教育对贫困学生而言,有着更大的改变其人生的价值,所以,青睐优秀贫困生,是所有成就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的共有教育价值理念,这也为大学获得声誉。
这样做也帮助大学凝聚校友,获得更多社会捐赠。在欧美,有很多慈善家捐赠大学(母校),设立奖助学金,并不会要求和贫困生见面,也不会让贫困生知道是谁捐赠,让贫困生没有任何被捐的压力,这也就形成了一种传承,当其毕业离开校园获得事业成功后,也一样向母校捐赠,用于帮助那些贫困的学弟学妹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新闻推荐
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兰洽会筹备情况 第二十三届兰洽会7月6日盛大开幕
【本报讯】6月29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第二十三届兰洽会筹备情况。据悉,将于7月6日至9日在兰州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兰洽会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务实、重点突出,会期将举办近40项各类活...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