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闻 兰州市 嘉峪关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酒泉市 张掖市 武威市 定西市 陇南市 平凉市 庆阳市 临夏州 甘南市
地方网 > 甘肃 > 甘肃新闻 > 正文

周丽琴画得性灵品自高

来源:兰州日报 2019-03-28 04:00   https://www.yybnet.net/

■人物简介

周丽琴,1956年生,江苏省苏州人。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国画家协会会员。兰州市青少年书画协会常务理事,兰州市教协书法协会会长。

1980年毕业于天水师院美术专业,执教于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作品曾获:“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华书画艺术展”优秀奖,并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书画艺术金奖;甘肃省首届工笔画展三等奖;甘肃省第二届新人新作展三等奖。获“中国艺术飞天奖杰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国画《闰土》入选“澳洲中国书画名家展览”并收藏,油画《溪流》入选《中国写生作品选集》。学术论文入选《华夏教育文集》并在中华优秀教育论文评奖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艺术中所追求“返朴归真”的境界,也是周丽琴如今呈现出的艺术状态。用她的话来说:“绘画是画家在恬淡的心境中于灵魂的对话,这种对话只是一种源自心灵的需要,是生命中真正的喜悦,它并不带有任何功利的用意。”

“然而乐与苦总是相伴而生。”周丽琴告诉记者:“绘画时的各种滋味正是‘貌似寻常却崎岖、看似容易却艰辛’。艺术的本质是寻找真正的知音,要从事艺术,就必须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

她说:“中国传统的绘画评判标准是作画先做人,画家的人格魅力决定作品的价值。绘画作品是画家饱含情感和自己的灵魂,并把自己的性格画在他的画中,画家画的任何东西,都是自己的肖像、性格和心声。绘画离不开娴熟的技巧,然而‘内修’对于画家来说尤为重要。画家只有靠内练修养,形成独立的人格,不为功利所左右,才能增加作品的价值内涵。”

真情、真趣、真意是自然的流露,不经意中才见真性情,正因此周丽琴也总是在无意之间才表现出最好的创作状态,就好像“无心求佛,方得佛性”的道理一样。

“绘画艺术,既追求独特性,又追求持久性,两者相比,持久性要比独特性更为重要,描写自己的感觉和人生的真实,正是绘画特性的源泉,也符合中国传统绘画‘天人合一’的理想审美标准。”周丽琴认为:“首先应不断地修炼自己,清除胸中的杂欲,然后在作品中移植一种高逸静淡的境界,表现出超凡脱俗的人格精神,达到意超物象,墨妙天下的境界,只有这样不断厚积薄发,才能创造出持久性又有独特性的真的艺术。”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没有实践的人真是很难体会周丽琴在作画时得到的快乐,这显然是一种难得的、纯粹的快乐体验。

“进入状态,便会忘乎所以。”周丽琴笑着说:“这才是生命中真正的喜悦,可以解愁,可以寄情,可以忘我。这种喜悦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归属感,生命为自己认为崇高的目标所利用,用有形的图画来显示无形的梦想,也像在梦醒之后,再回梦里,用梦想抚摸这世界,这种愉快的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

她说:“然而乐与苦总是相伴随的,有乐就有苦,绘画时正是‘貌似寻常却崎岖,看似容易却艰辛’。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想走自己的路,孤独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说,人生最重要之事是发现自己,所以有心要偶尔与孤独沉思为伍,因为艺术和学术的本义就是寻找真正的知音,这就要耐得住寂寞。”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此言也可以说画家的任何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画家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肖像,每个人事实上无时无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用不同的方式去写自己的传记,就如同伦勃朗于不同的时候画的自画像就是他最好的传记。

“笔情、墨性皆以人之性情之本。”周丽琴表示:“明心才能见性,所以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术,艺术当然离不开娴熟的技术,然而‘内修’对于画家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常告诫自己‘求外不如求内’。因为绘画最终是画‘修养’、画‘格调’,画高尚的趣味。知识和技术是能学到的,惟有气质是学不到的,要靠内修,靠提升人品内涵。”

“气质是表现在自身各个方面的,有一分学养,便有一分气质,绘画之道,如草木之花,逢时而开全是天工并非人力。”她告诉记者:“其实追求素朴,就无须故作惊人之笔,画得性灵品自高。在老庄看来,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要自然地朴素地描绘,正是艺术上最大的困难和最高的境地‘质真无伪’。”

美,是一种价值,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

“人类是以美的感觉,来求得美的生存的。”周丽琴认为:“美的本源是一种至精至纯的原始审美体验,因而纯洁无瑕。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所以美感是一种特别的情操。”

她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它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的‘天人气’宇宙观。你和大自然相比,就像一粒光埃一滴水珠那样渺小。当你懂得人生和历史越多,你就越感知自己的不是,不敢狂妄贪心,我从创作中得到的快乐可以说已是额外的奖赏了。”

外师造化,中法心源。随着交谈的深入,周丽琴也愈发自然的吐露了心声:“即是要求主客观的契合统一,也是要求进一步把艺术的审美对象内外部世界迁入内部世界。这就是中国的各种艺术更接近了音乐,更接受了诗美,更贴近了术法带有强烈的精神性,表现性和抽象意味。‘得心’固然重要,应手也不可偏废,不应手就无法表现得心,所以要学技术学表现。”

周丽琴相信,绘画是一种自发的感觉,所以才要去作画。在她的心中,画画似乎是一种艺术顿语,这就更要求画家注意“内修”、注意“自律”。“要有一个独立的人格,不为功利目的左右,艺术家是受心灵驱使表达真理的人,艺术描写的是自己的感觉和人性的真实。为此,不仅要读有字书,还要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还要弹无弦琴。”她由衷地说。

“后现代时期文化学泛滥,几乎淹没了对艺术本体,自律性的研究。”周丽琴感慨地告诉记者:“西方画家塞尚,他是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他说‘绘画,并非把我们肉眼所见的予以正确的再现,而是如何把自己意念中的造型和颜色,按自己的需要予以再生’。这就很接近中国艺术的造型观了。”

她认为:“印象主义绘画的产生亦非偶然,实是受东方绘画影响的必然,东方学习西方,西方学习东方,相互影响是正常发展的必然。中西的融合不仅体现在油画上,同样也体现在中国画中。在艺术长河中,不仅中西艺术未必要彼此排斥,而且传统与现代也大可不必相互对立。‘学无宗师’它们完全可以彼此汲取营养。”

“绘画的视野应该不断地得到开阔和挖掘。”她说:“如果我们用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它,以积极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胸怀,那么路子是非常宽广的,大海不择细流,泰山不辞抔土。宽容是一种博大,也是一种境界。”

“当画者的创作画成之后,也就进入了另一个‘交流’(外界)的领域。”采访的最后,周丽琴告诉记者:“在这交流的过程中,你会走出‘自恋的’狭隘,从而眼界更宽,视野更广。形式可以不同,但心灵是相通的,真诚性是共融的、相通的,没有了这就没有一切,形式也就不存在。”

中国绘画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而周丽琴也正在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倾力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走自己的路不仅是历史的选择而且要有文化的自觉,只有这种文化上的自觉,才能不断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她说。

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图

新闻推荐

甘肃省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俊勇)日前,甘肃省公安、交通、建设、国资、消防等省安委会成员单位,联合开展全省安全生产...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周丽琴画得性灵品自高)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