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建有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甘肃中心,这里每个菌株都有‘身份证’,供国内外科研及生产人员共享利用,是西北最大的菌种资源库,保藏了两万多株工业用微生物。”省科学院生物所所长、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治业已在工业微生物研究和技术转化领域深耕22年。
1997年进所时,正值所里开展“固定化细胞规模制备技术研究”,王治业很快成为技术骨干。“用这种技术可以成倍提高发酵强度和发酵得率!”最早仅在国内酒精厂用,并在兰州、昆明两地形成了300吨/年的产能。山西是醋行业的“老大”,年轻的王治业在此攻关6年,将此技术扩大到醋、酱油的酿造和某些原料药的生产中应用,目前甘肃、山西等主要醋厂仍在采用该技术。藉此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开发了一种新型菌剂,替代国外菌种,可有效降解苯胺类有毒废水。用微生物处理尾菜、用寄生菌“绞杀”镰刀菌……王治业团队近两年逐渐拓展了一些微生物菌剂在农业上的应用。
“企业的认可带来最大满足感!现在到一些合作企业去还时常会被叫一声‘王工’,感觉非常亲切。”王治业说,许多课题是企业找来,倒逼团队完成的。目前已主持完成包括6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在内的16项课题,获省部级一、二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他现在对新成员的要求也是先进企业待一两年,学会凝练问题,真正解决问题。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何燕文/图
新闻推荐
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管护人员巡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甘肃省全面推进智慧林...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