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新闻 稻城新闻 乡城新闻 巴塘新闻 理塘新闻 色达新闻 石渠新闻 白玉新闻 德格新闻 新龙新闻 甘孜县新闻 炉霍新闻 道孚新闻 雅江新闻 九龙新闻 丹巴新闻 泸定新闻 康定新闻 得荣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甘孜州 > 得荣新闻 > 正文

四川一个43户偏远藏村走出26名大学生

来源:左江日报 2018-09-14 10:49   https://www.yybnet.net/

新华社成都9月11日电(记者吴晓颖)22岁的扎西斯郎紧张中透着期待,一个多月前他通过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特岗教师公招考试,这两天就会公布要去任教的学校。扎西斯郎出生在甘孜州得荣县徐龙乡莫丁村,全村虽只有43户人,近20年间包括他在内,已走出了26名大学生。

这26名大学生中,有6名在读,已有20人从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高校毕业。他们中,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有的在州内创业,带动乡亲们致富。

莫丁村位于川滇交界金沙江畔海拔2600米的山坳里,距省会成都1000多公里。两年前,村子山脚下的跨金沙江石桥还未建时,村民出山主要靠溜索过江,或从半山腰的羊肠小道穿行,翻过一座座大山。全村43户267人,均是藏族,村民多以放牧、种地为生,2017年人均纯收入4100余元。

26名大学生均是从莫丁村教学点开始他们的启蒙教育的。这个建于1960年的山村教学点是全县目前仅存的一个村小教学点。孩子们在这里学到小学3年级后才转入硬件条件更好的白松集中办学点就读。

走进莫丁教学点,没有校门、校牌,白墙红顶的二层藏式校舍是十多年前村民投工投劳修建的,一小片水泥操场上摆放着一个篮球架,一张乒乓球桌是仅有的大型体育器材,教室内没有电教器材、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板书。

教学点44岁的老师扎西曲批告诉记者,这学期的9名孩子从4岁到8岁不等,被分为学前班、一年级两个班,所有课程由他和另一名80后老师土登降错一起上。

尽管条件简陋,这所“微型学校”的教学质量却在村民中有口皆碑,学生成绩在乡里屡屡领先,在各级艺术比赛中多次拿奖。今秋,在县城读幼儿园的丁真罗布被接回村子上一年级。他的外祖父洛松说,“阿批老师教得好,我小女儿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也是他教的。”

毕业于四川民族学院的扎西斯郎是从莫丁教学点走出的26名大学生之一。他告诉记者,“阿批老师上课很投入,讲到精彩处手舞足蹈,能带动课堂气氛;放学后,孩子们喜欢留在学校写作业、玩耍,阿批老师就陪着,一一进行补习、讲解。”

村民们口中的“阿批”老师――扎西曲批,是土生土长的莫丁村人。高中毕业后,他在莫丁教学点教了24年书,自学考取了大专文凭;5年前通过甘孜州代课教师公招考试,转为公办教师。

“教书就像是种庄稼,你付出多少汗水心血,都能在学生的进步中得到体现。”并非师范科班出身的扎西曲批说。

20多年来,和扎西曲批搭档的村小老师先后走了10多个,家人也多次劝他改行,但扎西曲批却深深爱上了这个工作。学校缺少文体器材,他就上山砍栎树做成二胡,带孩子们唱歌、跳锅庄和弦子舞。

已在莫丁教学点当了8年老师的土登降错,也是扎西曲批的学生。虽然右腿装了假肢、行动不是很利索,他却乐于跑前跑后地照顾孩子们,和他们打成一片,一起打乒乓球、下象棋。

傍晚,村里升起袅袅炊烟,在夕阳斜照的操场上,孩子们打篮球、下象棋的欢笑声不时响起。得荣县教育体育局局长阿郎泽仁介绍说,自2015年起,全州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确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新闻推荐

一颗小葡萄助力脱贫攻坚

◎罗向明“得荣县,地处川、滇、藏三地交汇的金沙江畔,属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素有‘中国西部太阳谷\’之称。”8月29日,笔者刚...

得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得荣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四川一个43户偏远藏村走出26名大学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